七年级语文教案《工之侨献琴》.doc

  1.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年级语文教案《工之侨献琴》

七年级语文教案《工之侨献琴》 教学建议 一、主旨分析   工之侨为献琴之事而慨叹,是因为这两次献琴的不同结果表明:太常、国工、贵人、乐宫这般人并不看重琴的质量好坏,也不懂得它的好坏,而只看它古不古:“弗古”,就是平常之物;古,就是“希世之珍”。而对所谓的“古”,又是真假莫辨,只要有“断纹”,有“古窾”,有泥土,就叫做“古”,真是盲目到了极点。但工之侨的眼光并不停留在这件事上,他从这里还看到了一种带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即人们往往不重实质而只重表面,因而真假不辨、优劣不分。因此他慨叹道:“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这一慨叹,其实正是作者对这件事的结论。 二、第一次献琴分析   工之侨第一次献琴,琴虽好却遭到贬抑,被退了回来。琴,不仅是“良桐”所制,而且“金声而玉应”,材质、音质俱佳,因此制作者对它的评价是“天下之美”。虽然如此,这架琴经过太常寺主管人的手,又经优秀乐师们的鉴定,终被退回,而理由只有“弗古”二字。这样的理由是很可笑的。 三、第二次献琴分析   工之侨第二次献琴,因为琴经过伪装,又是由贵人献上,竟得到极高的评价。文章比较详细地叙述工之侨伪装古琴的经过:先请漆工绘制“断纹”,再请刻字工匠刻上“古窾”,然后装在匣子里埋在地下,过了一年才拿出来。这说明工之侨把这件事做得很精心。献琴的方法也很巧妙,他不直接去献,而“抱以适市”,让别人重价买了去献,结果真的得到了极高的评价,成了“希世之珍”。 四、简洁的语言   这篇寓言情节生动,人物也有好几个,但全文仅一百二十字,这跟作者语言的高度简洁是分不开时。例如写琴的音质优美,仅用“金声而玉应”五字,既概括又形象;写国工和乐宫对琴的评价,只用“弗古”和“希世之珍也”两个短句来表现他们的无知,其余与故事主旨无关的后一概不提。 五、词语小结   1.词性活用    弦:名词用为动词,装上琴弦。    鼓:名词用为动词,弹。    匣:名词用为动词,装在匣子里。 2.“而”字用法    金声而玉应  表并列并且、而且。    斫而为琴   表承接不译。    默而识之   表修饰地、着。    学而不思则罔 表转折却、但是。 3.“以”字用法    工之侨以归  介词,带着。    易之以百金  介词,用。    抱以适市   连词,表修饰、着。    是以谓之文也 连词,因    何以谓之“文”也   介词,凭。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动词,认为。    还以与妻       介词,把。    以就鼓德       连词,来。 4.“之”字的用法    弦而鼓之     代词,指琴。    还之       代词,指工之侨。    工之侨闻之    代词,指这件事。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 助词,的。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斫 窾 篆 期年   2.积累文言词语“而”、“诸”。   3.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通过熟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语气,培养语感,达到理解文章内容和寓意的目的。   2.学习本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故事。 情感目标   1.通过理解把握寓意,使学生形象地认识到不可以貌取人,以形取物,而要认识了解事物的本质这一道理。   2.认识事物要把握其本质,作者巧妙构思的艺术美。 二、学法引导   自读疏通全文内容,联系寓言的特点把握寓意,体会作者构思的艺术匠心。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1.理解寓言的寓意一一讽刺世上很多人缺乏见识,不着重真才实学而只重虚名。   2.理解虚词“而”作连词时的几种作用;理解虚词“诸”作兼词的含义。 解决办法   1.熟读成诵,领悟寓言中所含的寓意,结合课文讲解分析,抓住关键词句使问题得到落实。   2.通过课后练习,落实词义。 四、课时安排   l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片:生字词??两次献琴对比的表格??随堂练习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课前预习课文、对照阅读提示和注释熟悉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文章出处等内容。   2.课后复述课文,注意合理想象,补充细节。 七、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1.上学期我们学过课文《寓言三则》,了解了寓言的一些知识,知道了寓言通常是一些带有劝谕性或讽刺性的小故事,它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常用夸张手法描写人物或把动物植物与无生命的东西拟人化。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寓言《工之侨

文档评论(0)

mcplj1983700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