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 题 培 能 一、用中心词联系法记忆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影响 1.纠正(“左”倾军事路线错误)——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结束(“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2.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事实确立(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解析】 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答案】 D 二、归纳法掌握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 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最高决策由错误到正确。(右倾错误―→“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左”倾错误―→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 3.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江西瑞金―→长征―→陕北) 4.中国时局由内战转向“外战”。(国共内战―→国共合作抗战) 【解析】 长征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大转移,革命中心从南方转移到北方,故B项正确。 【答案】 B 误 区 警 示 【错解】 D 【错因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1927年8月1日爆发的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28年5月25日以后,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开始统称为“中国工农红军”,故B项符合题意;A项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于1931年11月,C项排除;“中国人民解放军”一词出现于1946年之后,D项排除。 【正解】 B 【易错诊断】 现在我们经常说的八一建军节,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建军节。 随 堂 练 习 解析:1927年爆发的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答案:C 解析:“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开辟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后。 答案:D 解析:从图片中“川陕省造币厂造”可以判断A项错误;红军长征取得胜利是1936年,从图片时间“一九三四年”可以判断B项错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于1931年,而国民大革命发生在1924~1927年,故C项错误;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字样可以判断D项正确。 答案:D 解析:土地革命时期的“打土豪,分田地”将土地的所有权由地主转移到了农民手中,依然是土地私有制,A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八十周年”“2015年1月”等信息判断该事件是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成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答案:B 材料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三 长征一结束,新局面就开始了。 ——毛泽东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云消雾散”指什么?毛泽东成为“舵手”指什么?“拨正船头……胜利向前”又指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 (3)结合历史背景,分析长征结束后,开始了怎样的“新局面”? 解析:第(1)问注意抓住关键信息,即“遵义城”,在遵义会议上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由此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使中国革命形势转危为安。第(2)问从材料二即可以看出作者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第(3)问结合历史背景来看,长征前中国革命处于一种危险被动局面,而长征结束后则实现了战略转移,保存了革命力量,同时也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等。 答案:(1)纠正错误的军事路线。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扭转了长征初期被动挨打的局面,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 (2)①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②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①冲破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保存了革命的力量。②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③纠正了“左”倾错误,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高 考 演 练 解析:本题考查土地革命,意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近代中国革命的目标是反帝反封建,土地革命就是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的实质是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B项正确。A、C两项是土地革命的目的,不属于“实质”。“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无法从材料中得出,D项错误。 答案:B 解析:国民革命运动发生于1924至1927年,不是抗日战争时期,所以A项错误。C项与中国近代史实不符合。此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八一宣言》的内容,是1935年的史实,当时全面抗战尚未开始;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开始于1937年,时间相隔较远,所以排除D项。故答案选择C项。 答案:B 课 时 作 业 (点此链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doc
- 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理数试题含答案.doc
- 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 北京市顺义区高三数学一模试卷(理科)Word版含解析.doc
- 北京市通州区高三4月第一次模拟数学(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doc
- 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
- 历史一轮复习题库(通史版):专题十四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中期14-1bWord版含解析.doc
- 历史一轮复习题库(通史版):专题十四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中期14-2bWord版含解析.doc
- 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
- 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ppt
- 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ppt
- 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ppt
- 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ppt
- 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13课 辛亥革命 .ppt
- 历史人教版必修1单元质量评估: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Word版含解析.doc
- 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ppt
- 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ppt
- 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