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羌文化保護区的调研
阿坝州建立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情况的调研
课题组成员:余王贵 杜礼茂 朱光燕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姊妹是一家”。阿坝州是多民族聚居的民族区域自治州,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聚集区。
“龙来氐羌黄河头,创业漫漫几千秋”,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其族源可溯至三千多年前的左羌人。现主要聚居在阿坝州的茂县、汶川、理县,绵阳的北川,其余散居在阿坝州的黑水、松潘、绵阳的平武等地。
羌族自称“尔玛人”,意为“本地人”,因其长期居住在高山峡谷,又有“云朵上的民族”的美称。 几千年来,羌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文化。释比文化是羌文化的灵魂;《羌戈大战》是羌族最著名的史诗;宗教仪式转山会庄重肃穆,神秘莫测;羌碉巍峨,直插云霄;打起羊皮鼓,跳起莎郎舞,喝杂酒,吹羌笛,刺羌绣,羌族丰富多彩的民族风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
其中,羌笛吹奏及制作技艺,羌族多声部民歌,羌族羊皮鼓舞,羌族刺绣,羌族瓦尔俄足节(歌仙节),羌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
5.12汶川大地震对羌族文化造成了严重的损害,羌寨的碉楼、吊脚楼垮塌损毁严重,如理县桃坪羌寨、茂县的黑虎羌寨、汶川的罗卜羌寨等风格独特的羌寨遭受毁灭性破坏。此外,这次地震对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也产生了影响,大量代表羌族民间文化的文化器物,如执行人神交往的“释比”的法器,羌族服饰、乐器等被埋或遭严重毁损,抢救和保护羌族文化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当前,阿坝州正值灾后重建、科学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关键时期。建立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对于推动阿坝州抢救、保护、创造性地传承羌族文化,重建精神家园至关重要;对于推动阿坝州旅游“二次创业”即旅游文化化,文化旅游化至关重要;对于促进我国文化生态保护工作,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进民族团结至关重要。
一、阿坝州建立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阿坝州羌族文化的现状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幅员8.42万平方公里,人口87万人,其中羌族人口16.58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18.8 %,是全国羌族的主要聚居区。
羌族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自称“尔玛”、“尔麦”。羌族历史悠久,可溯源到3000多年前的古羌人。羌人中的一支约在春秋、战国时从甘肃、青海地区先后迁居于岷江上游一带生息繁衍,与当地居民相融合,逐渐形成了今日的羌族。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羌族人口数为306072人,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县、理县和绵阳市的北川羌族自治县,少数居住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黑水县,绵阳市平武县;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和略阳县及其他区域。
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羌族聚居区,地处川西北高原东南边缘,岷江上游高山峡谷地带,东与北川县、安县、绵竹市相邻,南接什邡市、彭县、都江堰市,西与马尔康县、红原县接壤,北邻九寨沟县。聚居区幅员面积30363平方公里,羌族人口约15.6万人(据2005年人口普查统计),占全州总人口的18.7%。
羌族文化深沉厚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羌族文化的表现形式从语言、服饰、饮食、村落布局、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礼仪节庆、民间艺术、手工技艺等,均与羌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展现着浓厚的羌族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是羌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羌族人民用碎石片为材料,以黄泥为粘合剂,无需绘图、吊线和柱梁支撑,便可砌成平顶民居与碉楼,有的可达十三四层,其技艺精湛,独具文化价值。羌笛、羌族瓦尔俄足节、羌族多声部民歌、羌族刺绣、羌年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以及阿坝羌寨碉群等一大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羌族文化的杰出代表。到目前为止,全州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国家级名录12项(其中羌族6项即羌族刺绣、羌年、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羌族瓦尔俄足节、羌族羊皮鼓舞、羌族多声部民歌)、省级名录31项(其中羌族5项羌族刺绣、苏布士(羌年庆典)、羌族口弦制作与演奏、阿尔麦多声部)、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7人(其中羌族4人)。这些项目涉及到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曲、民间曲艺、传统体育与竞技、民间美术、民间手工技艺、民间医药、人生礼俗、岁时节令、民间信仰等方面。
(二)、5.12汶川大地震中羌族文化的受损情况
汶川大地震给阿坝州灾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重大损失,基础设施、国民经济、政权建设和生态体系破坏巨大,同时也给阿坝州文化事业和民族文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浩劫。文化系统直接经济损失达12.7亿元,无形损失不可估量,改革开放30年的文化建设成果遭受重大损失。地震不仅使数以万计的人们失去赖以生存的家园,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也使羌民族千百年来在此形成的民族文化及文化遗产受到近乎毁灭性的打击。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