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通用版专题15必修2综合测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一历史通用版专题15必修2综合测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一历史通用版专题15必修2综合测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专题15 必修2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元代诗人迺贤在《新乡媪》诗中写道:“日间炊黍包饷夫耕,夜纺棉花到天晓。棉花织布供军钱,供人辗谷输公田……”此诗较全面地反映了( ) A.私营手工业者的艰辛 B.小农生产的自给自足 C.田园生活的自然悠闲 D.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2.下表反映了西汉农民家庭平均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据此可知 ( ) A.西汉农民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 B.西汉农业生产力普遍得到提高 C.西汉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较高 D.西汉农民的收入主要供给官府 3.在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即使是南方本地人开的酒馆也仿效开封(北宋都城汴京)旧俗,在门前挂炉子灯,茶馆则学北方张挂名人画像。这表明宋朝时期北方人南迁 ①带来先进生产技术②带来新的风俗习惯③导致经济重心南移④促进南北文化融合( ) A.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④ 4.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 ) ① 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 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 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④ 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 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 ②③④ 5.题为《宋代经济: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首次启动》的论文,指出宋代经济启动了古代中国的“现代经济”潮流。其主要依据是( ) A.草市的勃兴和池方性市场的初步形成 B.商品性农业成长,重本抑末理念崩溃 C.商人群体崛起,坊市制度开始被突破 D.纸币出现和白银成为普追流通的货币 6.明代《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写一商人在县城入厕时,“偶然官府在街上过”。吓得他“心慌起身”逃走,竟把装银子的袋子遗忘在厕所。为何官员隔墙路过就将一个本分的商人吓得魂飞魄散?《拍案惊奇》总结了这一社会通则:“那富的人,怕的是见官。”( ) A.农本思想根深蒂固 B.明代商业发展迅速 C.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D.专制统治严重压制了商业的发展 7.美国史学家帕尔默说:“1500年左右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颗门牙咬开了世界,大西洋开始迎来一个开放的时代”。下列对这句话认识正确的是( ) A.“两颗门牙”指的是英国.荷兰 B.大西洋的开放促进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 C.大西洋的开放使地中海沿岸商业更兴旺 D.当时欧洲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相当发达 8.下表所示为1838年英国工业重镇利兹市各行业工种收入概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收入概况 工种数 典型工种例举 最高 9 机械安装工.枪炮制造工、铸铜工、机修工、铁模工 居中 16 印刷工、铁匠、石匠、初纺工、羊毛分类工、染匠 最低 6 裁缝、泥水匠、鞋匠、梳毛工、手织工 ①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职业机构的变动 ②大机器生产使工人出现了新的分化 ③“蒸汽”的力量催生出新的技术行业 ④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了劳动力自由流动和选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10.19世纪后期,烟台、青岛等开埠通商,引发了山东省经济结构的调整。下表是今 济南 地区的章丘.济阳在20世纪初花生种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百分比变化表(章有义的《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辑)。下列对该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份和地区 1900 1915 1920 1924 山东章丘 0.1 35 45 50 山东济阳 0.2 15 25 40 ①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增强 ②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③经济逐渐被融入世界市场 ④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上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两次发展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国际环境有利 B.民族独立实现 C.社会性质改变 D.政府大力支持 12.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