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荆防败毒散颗粒剂治疗小儿感冒50例疗效观察.doc
中药荆防败毒散颗粒剂治疗小儿感冒50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荆防败毒散颗粒剂治疗小儿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患儿采用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以一般治疗(多喝水、清淡饮食),对症处理(发热者,给于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或复方锌布颗粒),有细菌感染者(给于依托红霉素颗粒、阿莫西林颗粒或头孢克洛颗粒)等,治疗组加用中药荆防败毒散颗粒剂,对照组加用病毒唑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及痊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荆防败毒散颗粒治疗小儿感冒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药颗粒;荆防败毒散;小儿感冒
小儿感冒是外感风邪所引起的肺系疾病,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头痛、全身酸痛等为主要症状。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00例小儿感冒患儿,均符合中医儿科学及西医儿科学的诊断标准为参 考[2],如气候骤变,冷暖失调,或接触感冒患者,急性起病;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打喷嚏、轻微咳嗽、头痛、肢体酸痛、咽腔充血、肺部听诊无异常;血常规检查:病毒感染者,白细胞计数偏低或在正常范围、淋巴细胞百分数升高,合并细菌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按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单日为治疗组,双日为对照组,年龄6个月~6岁。治疗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对照组50例,男28例,女22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症状、体征以及血常规比较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给以一般治疗如多喝水、清淡饮食;并给与对症处理,如发热者,给于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或复方锌布颗粒;有细菌感染者,给与依托红霉素颗粒、阿莫西林颗粒或头孢克洛颗粒等;治疗组加用中药荆防败毒散颗粒剂,药物组成:荆芥、防风、柴胡、前胡、桔梗、茯苓、羌活、独活、川芎、枳壳、甘草为主方[3]。随证加减:若表寒重者加麻黄、桂枝;头痛重者加白芷、藁本;项背强者加葛根[4];咳嗽重浊者,加白前、紫苑;痰多者,加陈皮、清半夏;呕吐者加姜半夏、旋复花;纳呆、舌苔白腻者,去甘草,加藿香、厚朴;外寒里热者,加黄芩、生石膏;舌苔厚腐、嗳腐吞酸者加保和丸加减;惊惕哭闹、睡眠不安者,加用钩藤、僵蚕、蝉蜕;病毒感染重者,加用大青叶、金银花、蒲公英、薄荷、野菊花等。1剂/d,分3~4次,开水冲服,3 d为1个疗程。对照组加用病毒唑片,10 mg/kg/d,分3次口服,3 d为1个疗程。
1.3疗效判定标准[5] ①痊愈:治疗3 d体温恢复正常,感冒症状全部消失,随访无变化。②显效:治疗3 d体温恢复正常,感冒主要症状消失,随访体温无反复。③有效:治疗3 d体温较治疗前降低,感冒主要症状消失,需继续治疗。④无效:治疗3 d体温未降低或升高,感冒主要症状无改善,改用其他治疗方法。
2结果
治疗组痊愈36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对照组痊愈30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
3讨论
小儿感冒,为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及气候骤变时发病率较高,任何年龄小儿均可发病,婴幼儿更为常见。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鼻腔、鼻咽部或咽部急性炎症。90%以上为病毒感染,临床常见的有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该病属于中医感冒范畴,主要因外感风邪为主,常兼杂寒、热、暑、湿、燥邪,以及时邪疫毒,客于肺卫,导致肺失宣肃,营卫失和。风寒之邪,由皮毛而入,束于肌表,郁于腠理,卫阳不得宣发,则恶寒、发热、无汗;鼻为肺窍,肺主皮毛,风寒袭肺,肺气失宣,则鼻塞、流涕、喉痒、咳嗽;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寒邪犯表,太阳经气不舒,经脉拘急收引,气血流通不畅,故头痛、身痛、肢体酸痛;脉浮主表,紧主寒,风寒在表,故脉见浮紧;苔薄白,表明邪未入里。治疗应遵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原则,故辛温解表法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法则[6]。中医辨证强调整体论治,特别注意个体差异,西医辨病则强调疾病的共性,两种诊断方法各有所长。现代中西医结合,临床辨病与辨证的统一,是辨证论治体系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中医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明显的优势。我们在长期临床工作中观察到,单纯辨病应用中药治疗,有部分患儿效果不理想;同样,在临床中单纯辨证论治,不考虑病原体的特殊性,部分患儿疗效也不佳。如果在辨病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有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病毒感染重者,加用对病毒有直接作用的药物,如麻黄、桂枝、香薷、防风、薄荷、牛蒡子、金银花、连翘、大青叶、野菊花、板蓝根、鱼腥草、蒲公英、蔓荆子、黄芩、黄连、黄柏、贯众、夏枯草、杏仁、陈皮、射干、葱、蒜、醋、虎杖、桑寄生等[7],疗效更加明显。并且抗生素应用时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