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docVIP

刍议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刍议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doc

刍议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   摘 要:近年来外语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可喜的结果,但随着改革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现行大学英语教材和课堂教学普遍忽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输,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拟对此问题之背景、现状与可行性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中国传统文化;外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时代背景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文化的繁荣,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截至2014年9月,国家汉办已在全球123个国家开办了465所“孔子学院”,“汉语热”方兴未艾。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百家讲坛》,河南卫视《汉字英雄》等节目热播,大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不断高涨。国际国内对中国文化迅速提升的关注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新要求。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年出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对大学英语课程性质做了明确的界定:“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1]《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颁布七年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诸多可喜的进展,也存在一些不足。在实际教学中,“跨文化交际”内容,尤其是其中的中国文化传播却长期受到忽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鲜有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和介绍如“孔子”、“京剧”、“文房四宝”、“四大发明”等最起码的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另一方面,近年来四六级考试刮起强烈的“中国风”。尤其是翻译部分,“中国园林”、“丝绸之路”、“中秋节”、“福禄寿”等中国元素如何翻译让学生晕头转向。以最近刚刚结束的2015年6月四六级考试为例,其中四级翻译三套题中有一套以“大米”为核心展开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活图景,学生对其中“小麦”、“水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等的译法很是头疼。而六级翻译三套题中一套考查中国传统饮食与待客之道,一套则以汉朝历史为主要考查内容,这些题目都让学生吃尽苦头。   二、英语课堂中国文化传播问题现状   上述困境的出现与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传统文化关注的缺失是有极大关联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实际长期沿袭传统的以语言知识体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传播有待进一步深入,教与学两方面均存在传统文化的缺失。   (一)大学英语教材与教师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缺失   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教师在课堂实践中也非常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但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所涉及的“文化”基本上是西方文化与价值取向,作为教师,我们在导入课程时经常根据课文主旨向学生导入相应的西方文化知识如节日Christmas,Valentine,Thanksgiving,Halloween,价值观American dream,individualism,human rights,free competition等等,但是却往往忽略了母语文化背景的导入,即使偶有导入,也常是心血来潮,不成体系,更缺乏长久为之的意识。结果是往往很多我们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可以说一口流利的英/美音,却无法用英语来表达我们自己的文化,很多学生在谈到传统文化的话题时只能顾左右而言他。   目前我国现行主流优秀大学英语教材(以外研社《全新版大学英语》和外教社《新视野大学英语》为代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鲜有涉及,原因很多,对此我们无法过多苛求。做为教师本身,我们也同样在这一方面有所缺失。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师大都为英语专业的研究生,不少英语教师缺乏系统的传统文化知识乃至常识,更谈不上文化气质与涵养,其中甚至不乏因长期浸淫于西方话语而对传统文化嗤之以鼻者。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可乎?   (二)学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症”   “失语症”原为医学术语,指与语言功能相关的脑组织病变,造成患者对人类交际符号系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损害,导致语言表达能力的丧失。2000年,南京大学从丛教授在光明日报发表的《“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中首次提出“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一概念。文中指出为数不少的中国学者对传统文化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不说是我国基础英语教学的一大缺陷[2]。   笔者曾经在观摩一位外教的会话课堂上看到一个文化失语的鲜活案例,该节会话课的主题是“早餐”。当被问到经常吃什么早餐时,很多学生的回答竟然是hamburger,bread and milk,外教啼笑皆非地讲:“So we do eat the s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