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之于王力《古代汉语》注解疏证.docVIP

出土文献之于王力《古代汉语》注解疏证.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出土文献之于王力《古代汉语》注解疏证.doc

出土文献之于王力《古代汉语》注解疏证   摘 要:王力先生编写的《古代汉语》已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虽然至今已经重印了51次,其注解中提出了基础错误。本文利用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将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对比,进一步校正王力《古代汉语》选文和注释中的疏误,并对已提出的错误进行梳理,这有助于该教材的修订与完善。   关键词:《古代汉语》 出土文献 疏证    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以下简称“王力本”)虽然重印了很多次,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错误。之前有不少学者对其中的错误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不过基本上都是从注释方面找错误,而忽略了出土文献的价值。本文以“王力本”中《触?说赵太后》《庄子??l箧》和《老子》(其四)三则文选为例,将其与出土文献中相对应的篇章罗列比对,以正其讹谬。    一、《战国纵横家书》与《触?说赵太后》章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被整理小组命名为《战国纵横家书》中,正好有《触龙见赵太后章》可和教材进行勘比,纠正教材中现存的错误。   (一)“触龙”与“触?”   王力本作:“左师触?愿见赵太后”。    《战国纵横家书》作:“左师触龙言愿见”。    《史记》本作:“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    在马王堆汉墓出土之前,王念孙在《读书杂志》中就指出“触?”应作“触龙言”,与史记本相同。《战国纵横家书》的出土印证了这一看法。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注释为:“龙《赵策》作?,合龙言两字为一。《赵世家》和《汉书?古今人表》均作触龙。宋姚氏本《战国策》在?字下注:‘一本无言字。’可见其原本也是龙言两字。”[1]76古人的书写习惯是自上而下写的,所以在传抄的过程中,很容易把龙言二字认为是一个字。故教材应据以改之。此外,还有一个争议的地方就是触龙后面究竟有没有“言”字。对于这一问题,谢政伟先生认为“龙”字后面是有“言”字的,理由主要有三个:第一,从语意角度来看,此处“言”字与上下语意甚为切合,显得不可或缺。第二,司马迁在编写《史记》时对《战国策》有所参考,其中《赵世家》同样记载了触龙说服赵太后这样一段史实,此句正作“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第三,出土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此句正作“左师触龙言愿见”,这应该是最有力的证据。[2]这种说法是十分正确的,故教材在改正人名的过程中,不要脱去“言”字。   (二)“和”“智”之分   王力本作: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和於身”。   《战国纵横家书》作:曰:“老臣间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智於身”。    整理小组注释为:“智,通知,《赵策》与《赵世家》并作和,字形之误。《方言三》:‘知,愈也。南楚病愈者或谓之知。’这是说有益身体。”[1]77裘锡圭先生在“《战国策》‘触?说赵太后’章中的错字”一文中,也同意整理小组的这一观点。“知”的字形作为“ ”,而“和”的字形作为“ ”,可见二者的字形确实相似,古人在传抄中写错也很正常。从文义上来看, “和”字教材注释为:“舒适”,即触龙因为每天散步,稍微喜欢吃些食物,所以身体感到舒适。这样解释未尝不可,但貌似也没有“散步吃饭有益于身体健康”这一文义更贴切语境。   (三)“祸及其身”的问题    王力本作: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战国纵横家书》作:左师触龙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主之子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弗闻。”曰:“此其近者,祸及其身,远者及其孙。剀(岂)人主之子侯,则必不善哉……”    《史记》本作: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主之子孙为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其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侯则必不善哉?”    这里最大的一处异文就是教材本作“赵主之子孙侯者”,而帛本作“赵主之子侯者”,从所引文中的最后一句来看,显然帛本是正确的。因为“赵主之子侯者”可以与后文的“剀(岂)人主之子侯,则必不善哉”一句相互照应,而教材本前面说“子孙侯”,后面却说“子孙”,显然是不搭配的。从文义上看,“赵主之子侯者”可以和当时说话的情景相符。裘锡圭先生说:“左师见太后是为了说服太后,让她送爱子长安君到齐国去当人质。‘赵主之子侯者’正是紧扣长安君的身份说的。从这一点看,‘孙’字也不该有。”[3]388而且《史记》本最后一句也是“子侯”,可见帛本是正确的。所以教材本中“赵主之子孙侯者”和“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一句中的“孙”字是“侯”的误字。并且因为误写的关系,而在“赵主之子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