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刀尖上的雕版基因.doc
刀尖上的雕版基因
拱花作品和雕板
细雨偏逢连夜霾,把春日的西湖装扮得“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们心甘情愿来杭州当“人肉吸尘器”,只因为有位大隐隐于市的雕版高人黄小健。中国木板水印有两大最高技艺――?版和拱花。有很多流派的雕版艺人,都宣称自己修成了这两大秘笈。但直到如今,唯一让这两大秘笈合体作品重现的,只有隐居西子湖畔的这位。 黄小健的家兼工作室就位于这栋民国建筑的二楼。 就是在这样简陋的环境里,黄小健十年如一日的研究?版和拱花技艺。 拓描画稿看似简单,事实上需要很深厚的绘画功底方能将原画的精髓呈现出来。 雕版前需用浆糊将拓描好的画稿裱到木板上,待晾干后再进行雕刻。
“麻风病院”中的大师
出租车司机在西湖边的一个岔路口把我们放下,指着小路对我们说,往里走不过二十米便到目的地―桃园新村。这是一处临西湖沿宝石山而建的老式小区。但因为雾霾遮蔽了太阳,我无法定位这是处于西湖的东西还是南北。我给黄小健打电话说,我们到了。于是电话那头的雕版大师开始噼里啪啦给我指路,听到电话这头的我迟迟没有回响。稍稍静音后,电话那头传来一句话:“算了,你在原地不动,我下来接你!”
摄影师乘机端起相机对着小区中的建筑狂拍,因为这小区中的建筑有些时空错乱了―绝大部分是无主题无风格的上世纪90年代建筑,也有个性鲜明“文艺范儿”十足的民国小阁楼。
“大爷,麻烦您让一让!”摄影师向镜头中发型凌乱的老者喊话。老者一边赔笑一边喘气,试探着叫出我的名字。这时我们才发现,眼前这位不修边幅的老者就是传说中的雕版隐世高人黄小健。
黄小健引着我们在小区内七弯八拐。最终沿着台阶上山,路两边的建筑变成了清一色的“民国范儿”。摄影师双手摩挲着民国建筑斑驳的墙面发感叹:“这以前都是谁住的地方啊?小资得有点过份吧!”黄小健尴尬的笑了:“这地方,是民国初期的传教士修建的教会医院,老杭州俗称‘麻风病院’!”
听到麻风两字,摄影师的手似乎被通了高压电,闪电般从墙壁上弹开―怪不得眼前的大师,身处杭州最繁华的地段都有终南山隐士的“范儿”,原来这地方,一直就有被隔离的传统。
“麻风楼”有好几栋。黄小健的家兼工作室就在其中一栋的二层。黄小健边走边介绍这楼的历史:这些近代建筑,是19世纪末由英国安立甘会传教士梅滕更夫妇创立。梅滕更夫妇先将其做为“戒烟所”;1914年,广济医院又将其改为麻风病院。1921年,英国医学博士苏达立也受教会派遣,来杭州从事麻风病治疗工作。后来苏达立接替梅滕更,在其担任院长期间争取到英国国际麻风救济会的援助。于1914年到1930年间在宝石山东麓建起11栋风格不一的别墅作为医院的病房、宿舍及教堂。而黄小健的母亲,凭借其广济医院职工的身份分得了一套寓所。母亲过世后,黄小健就把这寓所改为了自己的工作室。
黄小健领着我们穿过悠闲的过道,踩着咚咚作响的木质楼梯上二楼。黄小健还没指明他住哪儿,二楼最东边处的房间外,公共阳台上堆满的各式长短木板就先暴露了主人的身份――这些木板是制作?版雕版的原材料――黄梨木。“家比较小,而做?版要用到的木料比较多,原料加工时家里也施展不开,所以我就把原料堆放在这儿!”
黄小健把我们引进房间后,自己就开始在房中央的八仙桌上伏案。桌上堆放着各式各样的书稿。《十竹斋笺谱》《十竹斋书画谱》《萝轩变古笺谱》……人说闻香识女人,只要稍懂行的人,看了桌上的各式笺谱、画谱,就应该把主人的身份猜得八九不离十了。
黄小健全身心投入到刚才因为接我们而未完成的画稿中,并未过多理会我们。我就开始在这十几平方米的房间寻找兴趣点:黄小健家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墙壁上仅有两种装饰,其一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雕版印刷代表性传承人”的匾额;其二是一幅?版印刷的红牡丹花。
老房子里的所有的物件都上了些年纪:老式的木质百页窗,14英寸彩电,散着黄光的台灯,还有在台灯下工作的老人,以及他工作的内容。黄小健说他是一个恋旧的人,身处在这老物件营造的房间中他会堵物思人。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恋旧的性格,黄小健才能躲进小楼成一统,挖掘、守住并发扬?版和拱花这原本失传的手艺。
生于风雅,死于科技
记得在寻访苏州桃花坞年画时,年画传承人陈祖德说,古代木版水印法印书画,最高的技艺是?版印刷。所谓?版印刷,其实是木版水印的一种。与扬州雕版印刷、南京金陵刻经、苏州桃花坞年画都是同一原理。只不过扬州雕版印书、南京金陵刻经印佛经,都只需要单次印刷。而苏州桃花坞年画,一幅年画少则三四种、多则六七种色彩,根据画面颜色多少,需要多次套印;而在印刷绘画作品时,往往要涉及到十几、甚至上百种颜色。从而在明代末年,在木刻画彩色套印基础上发展出的一种套印技术――因为彩色画稿颜色繁多,在印刷时每一块颜色都对应雕出一块小木板。这些小印版琐碎堆砌,如五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