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散开不足 如果看远时查隐斜,表现为过度内隐斜,则说明散开不足。 即按隐斜测量正常参考值:远距隐斜:1±2△外隐斜(即1△内隐斜~3△外隐斜);近距隐斜:3±3△外隐斜(即0~6△外隐斜)。如果近距隐斜正常,远距隐斜大于1△内隐斜,则可以考虑散开不足诊断。 散开过度 如果看远时查隐斜,表现为过度外隐斜,则说明散开过度。 即按隐斜测量正常参考值:远距隐斜:1±2△外隐斜(即1△内隐斜~3△外隐斜);近距隐斜:3±3△外隐斜(即0~6△外隐斜)。如果近距隐斜正常,远距隐斜大于3△外隐斜,则可以考虑散开过度诊断。 单纯外隐斜、单纯内隐斜 单纯隐斜是指看近和看远时都表现为超出正常值的外隐斜或内隐斜。 即按隐斜测量正常参考值:远距隐斜:1±2△外隐斜(即1△内隐斜~3△外隐斜);近距隐斜:3±3△外隐斜(即0~6△外隐斜)。 如果近距隐斜超过6△外隐斜,同时远距隐斜大于3△外隐斜,则可以考虑单纯外隐斜诊断。 如果近距隐斜超过0△内隐斜,同时远距隐斜大于1内隐斜,则可以考虑单纯内隐斜诊断。 “集合”是说看近的问题,“散开”是说看远的问题,“单纯性隐斜”是说看远看近同时有问题。 根据检查结果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训练工具和方法给患者安排训练计划或方案。比如:有调节问题的患者,集中进行以调节训练为目的的方案;有集合问题的患者,集中进行以集合训练为目的的方案。要注意的是有时患者同时存在调节和集合的问题,要同时训练。 AC/A值与集合的关系 ⒈集合过度、散开过度属于高AC/A值型双眼视异常; ⒉集合不足、散开不足属于低AC/A值型双眼视异常; ⒊单纯外隐斜、单纯内隐斜、融像性运动障碍属于正常AC/A值型双眼视异常。 AC/A 梯度法:双眼前加+1.00D或-1.00D,按照测近距隐斜的方法再测出一个值,此值减去近距水平隐斜,即AC/A 正常值:3~7 △/D 融合范围BI/BO 融合范围即聚散范围,是测量患者融像性聚散的能力。用三棱镜引起水平或垂直向视网膜像移开。使患者运用聚散系统来补偿这种移开,以保持双眼单视的能力。 融合范围BI/BO 模糊点:患者不能在保持稳定的调节情况下代偿由棱镜引起的视网膜移开。 破裂点:患者用尽所有的辐辏能力也不能保持双眼单视。 恢复点:视网膜移开逐渐减少,患者又能运用辐辏系统达到双眼单视。 远距水平融合范围的测定 远视力全矫,正确的瞳距 先BI,后BO 最佳视力上一行的单个视标 双眼前放置棱镜,0位于垂直,箭头指向0 以2△/S的速度加入棱镜 记录视标模糊、变成两个和恢复成一个的数值 BI X/ 5-9 / 3-5 BO 7-11/15-23/8-12 远水平融合范围检查 方 法: 投射0.4~0.8单列远视标,左眼置棱镜“0”位垂直,先内(BI)后外(BO)。 1) 负相对集合:左眼递加BI棱镜至视标破裂(分离),记录BI棱镜度为破裂点;递减BI棱镜至视标重合,记录棱镜度为恢复点; Δ Δ Δ 正相对集合 Δ Δ X 负相对集合 恢复点(Δ) 破裂点(Δ) 模糊点(Δ) 注视距离: m 远水平融合范围检查 方 法: 投射0.4~0.8单列远视标,左眼置棱镜“0”位垂直,先内(BI)后(BO)。 2)正相对集合:左眼递加BO棱镜至视标模糊,记录BO棱镜度为模糊点;再递加BO棱镜至视标破裂(分离),记录BO棱镜度为破裂点;递减BO棱镜至视标重合,记录棱镜度为恢复点。 Δ Δ Δ 正相对集合 Δ Δ X 负相对集合 恢复点(Δ) 破裂点(Δ) 模糊点(Δ) 注视距离: m 远垂直融合范围检查 方法: 投射0.6单行视标,右眼置棱镜“0”位水平,先下(BD)后上(BU)。 1)右眼递加BD棱镜至视标破裂(分离),记录BD棱镜度为破裂点;递减BD棱镜至视标重合,记录棱镜度为恢复点; 远垂直融合范围检查 方 法: 投射0.6单行视标,右眼置棱镜“0” 位水平,先下(BD)后上(BU)。 2)右眼递加BU棱镜至视标破裂(分离), 记录BU棱镜度为破裂点;递减BU棱镜至视 标重合,记录棱镜度为恢复点. Δ Δ 5m Δ Δ 5m 恢复点(Δ) 破裂点(Δ) 注视距离(m) 近距水平融合范围的测定 远视力全矫,近用瞳距 先BI,后BO 40cm近用视标,垂直单列视标 双眼前放置棱镜,0位于垂直,箭头指向0 以2△/S的速度加入棱镜 记录视标模糊、变成两个和恢复成一个的数值 BI 11-15/ 19-23/10-16 BO 14/18-28/7-15 方 法:显示单列近视标、左眼棱镜“0”位垂直、先内(BI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超声心动图的应用__培训课件.ppt
- 超声在心肌病诊疗中的应用与进展__培训课件.ppt
- 超声造影与超声介入治疗-黄小平__培训课件.ppt
- 超声诊断基础知识__培训课件.ppt
- 超声诊断教学__培训课件.ppt
- 超声诊断系统TY__培训课件.ppt
- 超声诊断学浅谈__培训课件.ppt
- 陈萍G+球菌感染的治疗__培训课件.ppt
- 陈玄组综合实践资料__培训课件.ppt
- 痴呆诊断策略20111102查房__培训课件.ppt
- CNAS-CL63-2017 司法鉴定-法庭科学机构能力认可准则在声像资料鉴定领域的应用说明.docx
- 12J7-3 河北《内装修-吊顶》.docx
- 12N2 河北省12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燃气(油)供热锅炉房工程.docx
- 内蒙古 12S8 排水工程 DBJ03-22-2014.docx
- 山西省 12S10 12系列建筑标准设计 管道支架、吊架.docx
- 16J601-木门窗标准图集.docx
- 12J8 河北省12系列《 楼梯》.docx
- CNAS-GL37 2015 校准和测量能力(CMC)表示指南.docx
- CNAS-RL02-2016 能力验证规则.docx
- 津02SJ601 PVC塑料门窗标准.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