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T改變的临床意义.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ST-T改變的临床意义

ST-T改变的临床意义?2013-9-30 18:20?阅读(21)?转载自万里秋赞(1129)评论(1)转载(1.50万)分享(5912)复制地址更多已经是第一篇?|?下一篇:研究生七步搞定毕...临床上, ST..T改变在异常心电图中最多见。一般综合性医院所查出的各种异常心电图中, ST-T改变约占50% 。ST段和T波代表的是心室复极过程,任何影响心室复极的因素都能引起心电图ST-T发生异常改变。1.ST-T改变的分类1. 1 根据病因分类??1. 2 根据发生机制分类1. 2. 1 原发性ST-T 改变 指由于心肌状况异常, 使心室复极异常而引起心电图ST-T发生的改变。临床常见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室肥大、心肌炎、心包炎、心肌病、药物作用及电解质紊乱等。1. 2. 2 继发性ST-T 改变 指因心室除极异常, 继而造成心室复极异常所引起的心电图ST-T 改变。临床常见于心室肥大、束支阻滞、心室预激、室性激动、起搏心律等。1. 3 根据心电图形态特征分类??2.心电图ST-T的正常范围2. 1 ST段 正常的ST段多数位于基线上, 但亦可有一定程度的上、下偏移。ST 段向上偏移称为ST段抬高, ST 段向下偏移称为ST段下移。ST 段抬高在肢体导联和胸导联的V4 ~ V6, 不应超过0. 1mV。在V1、V2 导联ST段抬高不超过0. 3mV, V3 导联不超过0. 5mV。ST 段下移, 在aVR 导联不超过0. 1mV, 在其他导联都应不超过0. 05mV。ST 段的正常时限为0. 05~ 0. 15秒。ST段改变包括ST 段的下移、抬高、延长及缩短。2. 2 T波2. 2. 1 T波的形态 正常T波的双支常常不对称, 前支较缓慢, 后支较陡峭, 顶端较圆钝。2. 2. 2 T波的方向 正常的T 波, 在Ⅰ 、Ⅱ、V4 ~ V6导联直立, aVR 导联倒置。在Ⅲ、aVL、aVF、V1、V2导联, 可以直立、双向或倒置, V3 导联多为直立。若V1、V2 导联T波倒置, V3 导联可以出现浅倒置、低平或双向。但V1、V2 导联T波若直立, V3 导联则不可以倒置, 否则异常(图3- 1)。2. 2. 3 T波的振幅 正常的T 波, 在Ⅰ、Ⅱ、V4 ~ V6导联T 波不仅应直立, 其振幅也应不低于R 波的1 /10, 否则称为T 波低平。如V1、V2 导联T 波直立, 其幅度不应高于V5、V6 导联。3. ST-T改变的临床意义心电图上ST 段、T波的表现超出以上范围时称为ST-T 改变或ST-T异常。引起ST-T 改变的病因繁多, 据Levine不完全的统计约67种。从心电图形态特征看, 多数ST-T 改变不具备特异性, 不能依此判断某种疾病, 这部分ST-T 改变称为非特异性ST-T改变; 但有部分ST-T改变的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特异性, 可提示某种病因, 能协助对某种疾病的诊断, 从而被称为特异性ST-T 改变。显然后者对临床更有意义, 故下面主要就该部分做简单介绍。3. 1 特异性ST-T 改变 心肌缺血是引起ST-T改变最常见, 也是最重要的病因。心肌缺血所导致的ST-T改变随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生部位及持续时间的不同而呈不一样的表现。一般说来, 心肌缺血最易导致相应导联出现T波改变: 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时, T波直立; 心外膜下(或透壁性的)心肌缺血时,T波倒置。心肌缺血除可引起T 波改变外, 还可出现损伤型ST段改变: 心内膜下心肌损伤引起ST 段下移; 心外膜下心肌损伤引起ST 段抬高。若发生心内膜下心肌损伤心外膜下心肌缺血时, 则引起缺血部位心外膜导联出现ST段下移、T 波倒置。心肌缺血所引起的ST-T 改变多数不具有特异性, 常与其他原因引起的ST-T 改变基本相同。然而, 心电图ST-T 若出现以下特殊形态改变时, 由心肌缺血引起的可能性则大大增加了, 故而在其ST段或T波前冠以“缺血型”、“ 损伤型”之类名词。3. 1. 1 缺血型ST段下移 心电图特点: ① ST 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0. 05mV; ② ST 段与T 波有明确的分界点; ③ 下移的ST 段持续时间 0. 08秒(图3- 2)。此ST段改变多见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绞痛, 故称为缺血型ST段下移.3. 1. 2 损伤型ST段抬高 指ST 段呈弓背向上型显著抬高。反映心外膜下心肌损伤, 见于变异性心绞痛、心肌梗死急性期、心脏外科术后等(图3- 3)。3. 1. 3 缺血型T波改变 心肌缺血可使T波表现为直立高耸和倒置两种, 前者提示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后者提示心外膜下或透壁性心肌缺血。心电图表现为: ①双支对称; ② 底部变窄; ③不论直立与倒置, 顶端变尖; ④T 波与ST 段有较明确的分界点。其中双支对称、底

文档评论(0)

fv45ffsjj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