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某集装箱中心站给排水系统特点.doc
某集装箱中心站给排水系统特点
摘要:结合某集装箱中心站工程建设情况,详细分析了给排水系统设计的特点。对于其中与市政规划的近远期结合、蓄水塘规模的确定、施工中砂层回填密实度的保证、新工艺新设备的选用等进行了重点阐述。
关键词:集装箱 给排水 系统 特点
某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工程,由北向南依次布置集装箱、特货、快运、普货四个作业区以及相互配套的行车股道、房建、通信、信号、给排水等工程。该工程于2008年9月27日开工建设,2010年7月1日建成投产。
该站区地势开阔平坦。地面高程365~367m,区内地表水不发育。年平均气温13.3℃,最高气温41.7℃,最低气温-20.6℃,平均降水量599.2mm,最大风速为25.3m/s,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为50cm,最大积雪厚度为22cm。
本工程地层主要为全新统人工堆积和冲积黏质黄土、砂类土及黏性土等。其中黏质黄土分布于地表,厚度变化较大,承载力较低,具I级非自重湿陷性,下部砂土以细、中、粗砂为主,分布较稳定,承载力较高。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砂、砾石层为主要含水层,地下水位埋深8.2~13m。
给排水工程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给水、消防、污水、雨水。
1 给水、消防部分
车站既有水源井1座,井径300mm,井深175m,产水量1000m3/d,可满足车站和集装箱中心站的用水要求。根据要求,城市自来水覆盖到该区时,封闭自建井,接自来水供水。
根据水质监测报告,既有水源中,总大肠菌数、菌群总落、铁、锰、浊度等指标均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相应限值。详见表一。
针对这一问题,曾考虑另择新的水源,但因以下原因无法实现。一是该市近期给水规划市政自来水管网不向港务区供水;二是该市明文规定不得新建地下水源;三是该集装箱中心站所在的区域是地下水铁锰超标地区,不易找到达标的水源井。根据水量测算,既有水源井水量可以满足车站和集装箱中心站的生产生活及消防用水量要求,因此,采取对既有水源进行相应处理达到用水标准。
主要处理工艺为:生产生活用水经提升后,进入除铁除锰滤罐,去除原水中的铁、锰离子,经消毒后贮存于300m3的清水池,由二级加压泵站供生产生活用水管网。
消防系统水源为新建500m3的钢筋混凝土消防水池,经消防泵加压后供消防管网。在站区室外消防通道下敷设环装消防管道和消火栓,综合办公楼、分拨中心、快运仓库、简易仓库周围布设室外消火栓。
由于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对水质要求不同,因此生产生活管网系统和消防管网系统在站区内各自形成独立的管网。流程如下:
生产生活及消防主管道在站区内埋设在综合管沟内,分支给水管道进行直埋,埋深不小于1.0m。
2 污水、雨水部分
中心站污水流量为260m3/d,经与港务区管委会协商,中心站污水排入站区南侧草临路污水管网系统。由于港务区污水处理厂尚处于规划阶段,近期中心站污水经处理后,暂时排入蓄水塘。
目前过渡期中心站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隔油池处理、集装箱洗箱废水经隔油沉淀池处理,汇集后提升进入厌氧滤罐处理系统。
站区雨水排水沿主干道设置雨水篦子等收集系统,使厂区地面雨水汇集进入雨水管道。在集装箱装卸区两装卸线之间及中心站两端咽喉线路设置盖板沟,沿中心站围墙设置梯形明沟,再引入雨水管道排往站外。
根据规划,远期雨水排入纺渭路雨水管网系统,由于纺渭路雨水管道尚未铺设,近期内集装箱中心站雨水采取临时排放方案,在站区东侧围墙外,临时租用5.5ha土地,设置蓄水塘贮存雨水,通过蒸发和下渗的方式解决近期雨水排放问题。
经计算,雨水泵站需要提升的雨水水量为6120L/s。设置蓄水塘进行雨水临时排放方案,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内均没有相关规定,设计工作需要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考虑经济适用。最终蓄水塘的方案确定如下:
“设计采用降水量为100mm的标准,降雨过程按24h考虑,收集中心站范围内约130ha的雨水。确定蓄水塘的有效容积为13万m3,临时占地为54656.64m2。”
设计采用的主要论据如下:
“根据论文《西安地区暴雨气候分析》,对西安地区7个站1959~1990年共32年降水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分析了西安地区暴雨的气候特点,对暴雨类型进行了划分,得出西安地区暴雨主要为局地暴雨,降水强度大都在50.0~75.0mm等级,出现在4~11月间,过程一般维持1天。
根据论文《西安近57年降水量变化分析》,西安年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尤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降水递减趋势明显。1991~2007年15年平均比历年减少28.7mm。比前40年(1951~1990年)平均减少40.9mm。”因此,蓄水塘方案的最终确定,是安全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