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学习中的几点体会[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济学学习中的几点体会[精选]

经济学学习中的几点体会 2003-7-18??CENET??北望、leeleel、毛毛雨等??阅读1837次 ??????? ? ?北望??? ? ? 经济学学习中的几点体会 1.关于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人学,人是会变化的所以定义就会变化.我赞同米塞丝所说经济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我认为经济学可以说是研究人(包括人的集合)行为的科学,因为各种行为都要受利益(可以理解为理性)制约影响,所以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行为最“经济”的学科。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的定义说,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在日常生活事务中过活、活动和思考的人们的学问。但它主要是研究在人的日常生活事务方面最有力、最坚决地影响人类行为的那些动机。我想我的理解与他的定义是一致的。更进一步说,为什么要研究经济学?因为世界上的资源是稀缺的,如果没有一切资源包括时间都用之不尽那无所谓经济了,而稀缺是什么?稀缺是一种主观感受. 2.关于经济学的数学化:我认为国内经济学的数理化倾向已经矫枉过正了,可以看看经济研究啊.中国的经济是规范的吗?制度是相对稳定的吗?有多少因素可以作为外生变量?勿让数理的美感欣赏代替灵感和理论本身. 我认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秩序不规范的大国,经济学发展将出现政治经济学的回归!我们是谈均衡好一些还是谈秩序好一些或者说谈契约好一些?这是一个问题. 3.关于经济学研究中的凭空乱想:我认为乱想自然是可以的,但是不能凭空.张五常和科斯重视直觉的方法于丁丁先生直面现象以及朱锡庆先生有场景的经济学的方法论有异曲同工之妙.理论是从实践中来的,不是从理论本身来的,即使按照新古典的工具发现了新的理论也必须过经验检验这一关.从这一点讲胡适先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方法的确有可取之处.只把以有的理论作为前提,学术只能是我注六经,无法出现新的东西! 4.关于分析与综合.社会科学成为科学始于孔德,经济学也有实证主义的方法论传统.我的基本方法是:归纳-分析-抽象-演绎(逐步放宽假定)-经验检验.两者都是重要的.虽然实证主义的方法论有种种吊诡之处,但是就象以夫一妻制有种种缺陷但是却为几乎最佳婚姻制度一样,至少它是有效的. Great Sword原贴   我的学习体会 作者:Great Sword  发表时间:2001年8月18日 20:53 ? 1,我看到很多网友在讨论经济学的定义,甚至某些学者也在争论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应该怎么做,研究什么。但是我个人觉得,没有必要研究什么经济学的定义。一旦给了定义,就难以出现大的突破。每次重大突破,似乎都是超出了原来的定义。经济学与自然科学是不同的。即使自然科学,其重大突破也往往不是在公认的定义中实现。因此我觉得没有必要,给经济学下什么严格的定义。只要差不多就可以了。 但是,我觉得林毅夫老师的说法是对的。研究方法必须是严格的推理。不能凭空乱想。 2,关于经济学的方法。我认为中国现在没有什么经济学数学化的问题。许多中国经济学工作者正缺乏严密的分析。现在是提倡数学化的时候。中国现在反对数学化,似乎为时过早。某些人其实很懒惰,懒得用心思去思考问题。 但是对 于经济学中的模型分析,我觉得这不是唯一的分析方法,只能作为一种重要方法。因为经济学不同与自然科学,不可以在实验中控制变量的个数。社会现象就是这么复杂,我们无法分离出自己想要研究的变量。因此在一个模型中我们需要很多人为的假设,从而来排除一些我们不考察的变量,或者说我们认为不重要的变量。但是真的不重要吗?许多经济学家的分歧就由此而来。不同的经济学家对变量的重要性看法不同,因此一个经济现象总是有很多解释。这种现象的根源来自于分析这种思维方式的采用。分析法是自然科学中的主要方法。但是用在社会科学中其作用要打一个折扣。所以经济学中,我们不能忽视综合法的运用。有时侯甚至是人为的模糊的猜测。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需要哲学的指导,需要历史的研究方法。 ? 且经济成为学必须高度抽象,其心理学基础不可忽视,在数学上的极值后边我们也应该看到人,经济学本身是一种模拟的科学或者说准科学,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可归因于心理学的介入,可以说是弗络伊德-边泌之转变. 马歇尔的定义解释能力更大一些. ---------------------------------------------- ??? ? ?海中舟??? ? ? 北望, 看了你的文章, 觉得很多地方没说清楚.你说稀缺性是主观的, 但主观的包含的假设基础是各个人的感觉不同, 对稀缺性各个人的感觉没什么不同啊, 稀缺性事实上应该是一个客观的存在. 我不认为稀缺性是经济学的基础, 从稀缺性不能推出个人自由选择, 而个人自由选择是个人选择利益最大化存在条件, 相反的是, 从稀缺性倒能推出分配来, 这已经蕴含了集体主义的可能, 稀缺性和经济学的基本假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