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古学 2[精选]
一、历史人物
夏鼐(1910年2月7日-1985年6月19日),原名国栋,字作铭,浙江温州市区人,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中科院院士,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社会活动家。夏鼐被称为“新中国考古学奠基人”。早年留学英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等职,曾主持并参加了河南辉县商代遗址、北京明定陵、长沙马王堆汉墓的挖掘工作,对中国各地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年代序列作全面研究,创造性地利用考古学的资料和方法阐明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的卓越成就。主编《新中国的考古收获》和《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
张光直(1931-2001年),男,原籍中国台湾,在北京出生。当代著名的美籍华裔学者,人类学、考古学家。2001年因帕金森氏症在美国麻塞诸塞州去世。张光直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考古学家。生前曾任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教授,毕生从事中国历史与考古学研究。张光直在中国青铜时代、中国的聚落形态、商王庙号、青铜纹饰、台湾史前史等方面有深入研究,在研究机构创办,田野考古活动,中外学术交流,两岸学术互动等方面贡献巨大,在国际考古学界享有崇高地位。
李济(1896-1979),字济之,湖北钟祥人。清华大学毕业后留美。先后获文学士、社会学硕士,直至1923年在哈佛大学获得人类学博士学位。中国人类学家,1948年迁居台湾。西阴村遗址的发掘 1926年由李济主持的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的发掘是中国学者第一次自行主持的考古发掘。李济重视田野调查发掘,注意发现和培养田野考古人才,这使他所领导的安阳殷墟等项发掘逐渐走上科学的轨道,也造就了中国第一批田野工作水平较高的考古学家。
由于殷墟发掘受到国际考古学界著名人士的赞许,李济于1938年被英国皇家人类学会推选为名誉会员。1946年他还曾以专家的身份,参加中国政府驻日代表团的工作,使很多战时被日本侵略军劫掠的古代文物回归祖国。他一生有十几部专著,其学术上的主要成就是以殷墟发掘资料为中心,进行专题和综合研究,建立了殷商文化在历史上的地位。亦初创了中国考古学嗣后七十年间研究古代陶器、陶器、石玉器方法的基础。
苏秉琦,中国现代考古学家,河北高阳人。1934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曾任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考古教研室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曾主持河南、陕西、河北等地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主要遗址的发掘。有《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苏秉琦从1934年起在陕西省的渭河流域从事田野调查,并参加了宝鸡斗鸡台墓地的发掘。在他所着的《斗鸡台沟东区墓葬》(1948)报告中,就周秦文化的面貌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先周、先秦文化的问题。1950年,参加了河南辉县战国墓的发掘和辉县发掘报告的编写工作。 1954年主持了洛阳中州路(西工段)沿线的发掘工作,对认识洛阳地区的仰韶文化和商殷、两周、汉唐各时期的物质文化面貌及其发展的阶段性,是一项基础性的有意义的工作。在《洛阳中州路(西工段)》(1959)报告的结语中,他运用地层学和类型学,对仰韶文化和商、周、汉、唐几种不同文化遗存的分期和性质进行了理论性探索。其中对东周墓葬的分期研究,为建立中原地区东周墓葬的断代标尺奠定了基础。1957~1960年间,先后主持了河北省邯郸市涧沟和龟台龙山-商周遗址、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和元君庙墓地以及洛阳王湾遗址的发掘,这些工作对揭示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面貌及其类型划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宿白,1922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宿白先生长期从事历史考古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研究范围广博,在宗教考古、建筑考古、印刷考古和版本学等领域的造诣为学界所公认,尤其专长汉唐考古、宋元考古和佛教考古,在历史考古学上是一位集大成者。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他重视遗址发掘,同样重视文献考据和田野调查实习,主张文献考据同考古发掘资料分析相结合。讲授的课程有魏晋南北朝隋唐考古、古代建筑、古代陶瓷、古代葬书、中国考古学(下)、中国佛教考古学、从考古发现看中西文化交流、汉文佛籍目录和《历代名画记》等。
梁思永(1904年—1954年)中国第一位考古专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梁启超次子。原籍广东新会,1904年出生于澳门(一说出生于上海),但其童年也是在日本度过的。通过后冈遗址的发掘,第一次从地层学上判定仰韶、龙山和商文化的相对年代关系;在河南安阳侯家庄商王陵区,主持发掘出了10座大型陵墓和上千座“人牲”祭祀坑,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资料;1930年他用英文发表的《山西西阴村史前遗址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一文,是中国国内对仰韶文化认真进行比较研究的第一篇论著。对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以及殷商文化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主要著作有其主持编写的《城子崖遗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19 2020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质量检测音乐试卷及答案.doc
- NB-T11094-2023水下自护混凝土技术导则.pdf
- 第六章 1 牡丹月季.ppt VIP
- 2025【维维股份财务风险及应对策略探析9200字】.doc
- 20210730-大有期货-煤炭期货月度分析报告:保供增产持续发力,煤价或阶段性回调.pdf VIP
- 2023入团团史团章考试精选100题题库(含答案).pdf
- 教学成果奖励 高考奖励方案.docx VIP
- 约翰迪尔7600_7700_7800拖拉机维修手册 英文l.pdf
- DB41_T 1037-2015垂直度检测尺校准装置规范.doc
- 2024年医药卫生考试-医院信息科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