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层序地层学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层序地层学的研究进展及方向
摘要:本文介绍了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当下的基本情况,并从陆相和海相方面分析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并分析如今的海相层序地层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问题进行了指正,从层序地层与盆地分析、层序界面的成因分类、层序充填动力学的兴起几个方面对海相层序地层学进行阐述,评述了层序地层学的发展方向。
关键字:研究现状、研究进展、研究方向
层序地层学的沿革及基本思想
层序地层学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由美国Riee大学VailP R及其在Exxon公司卡特研究中心的同行Mitchum RM和Sargree JB等在地震地层学基础上创立起来的一门新的地层学分支科学[1]。Vail提出的层序地层学认为:层序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全球海平面升降,并提出它是研究一套由侵蚀面或无沉积面、或与之相当的不整合面所限定的、重复出现并有成因联系的、限制在一定年代地层格架内的岩石关系,从而体现了成因地层学本质。并且Vail等提出层序是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本单元,并定义:层序是一个成因上相关、内部相对整合连续的地层单元,其顶、底被不整合面或与之相对应的整合面所限定。由于层序界面的等时性和层序内沉积的连续性,使层序体现了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的双重属性。现已被广大地学工作者所认可,且以蓬勃之势发展起来,广泛应用于石油勘探和盆地分析之中,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
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现状
2.1 陆相地层学研究现状
陆相盆地层序地层研究作为层序地层学的一个主要方面,自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就成为了源于海相沉积研究发展起来的层序地层学发展史上的一大亮点。目前,国外均已大规模地运用传统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开展陆相湖盆层序地层学研究。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成因层序地层学在陆相沉积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由美国Cross(1994)提出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是近年来新掘起的层序地层学新学派,该理论传入我国后,在我国陆相盆地储层预测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陆相盆地的储层预测精度。
陆相层序的研究中,中国学者据该领域的领先地位。陆相沉积体系层序地层学研究早期被介绍到中国,国内学者开始探讨大型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特别是顾家裕,建立了陆相坳陷盆地层序模式及陆相断陷盆地中陡坡型和缓坡型两类地层层序模式,为油气勘探提供有用的理论指导。由于陆相沉积物可容纳空间变化与海平面升降没有内在直接联系,陆相层序地层学并未形成统一的模式。但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应用,陆相湖泊、沙漠以及河流相的层序地层学研究不断深入并取得了一些新认识。
2.2 海相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
在海相层序研究方面[17], Christopher和Kendall等(1989)一起研究了全球海平面变化,Scoot、Weimer、Richard和Vail(1991)等研究了墨西哥湾沿岸、阿拉伯东南早白垩世的海平面变化,加拿大北极群岛三叠纪的海平面变化事件,修订Exxon曲线并对侏罗纪海平面变化进行重新评价。总之,与海平面变化相结合的层序地层学研究,是Vail等学者的杰出贡献,为全球性海平面变化及海相地层的全球性对比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也为全球海平面变化提供了证据。目前,利用计算机手段对可容空间变化进行模拟,以此揭示层序变化的原因,为层序地层学的定量化研究作出了贡献。目前,海相层序地层学的研究进展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2.1层序地层与盆地分析
目前盆山耦合及盆山转换成为揭示盆地和造山带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及大陆动力学探索的热门和前沿思想生长点。沉积地质学家和构造地质学家把盆地和造山带之间的结构型式结合起来,从盆地内的层序结构揭示造山过程的响应,从造山带中探索盆地边缘的性质,研究地壳的形成演化和动力机制,作为恢复古大陆和古大洋的重要依据。他们在研究中国西部的大型盆地中,以盆山系统为整体目标,以全球构造活动论和沉积-构造地质学、对比沉积学、层序地层学为指导,选择不同性质的盆地进行分析,从各种充填堆积物的式样、序列中寻找已经消失了的古动力学和古构造环境指标,恢复各盆地的相对位置。该领域的研究已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地质创新。
2.2.2 层序界面的成因分类
陈洪德、许效松等在研究中国南方海相地层的过程中,从层界面的成因分析入手,以盆山转换和海平面与构造活动叠加效应为指导思路,把被动大陆边缘和活动大陆边缘由盆地成生、发展转为前陆盆地过程中的成层界面分成如下四种: a.代表盆地新生的升降侵蚀层序不整合方面;b.代表盆地扩大的海侵上超层序不整合面; c.标志盆地稳定发展和最大海泛的水下间断层序不整合面;d.表积盆地发生转换的水下侵蚀切割层序不整合面。上述几种成因层序界面代表大陆边缘盆地演化至前陆盆地、盆地形成、盆山转换等一系列演变过程,该项成果将层序界面的成因研究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