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石油地质作业.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石油地质作业

油气成因模式。 19世纪70年代以来,油气成因的认识主要分为无机生成和有机生成。前者认为是有及天然气是在地下深处高温、高压条件下由无机物合成的;后者主张油气是在地质历史上由分散在沉积岩中的动物、植物灯有机物质生成的。 无机成因说: 碳化物说。由俄国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1876年提出。碳化物说认为,在地球形成时期,温度很高,使碳和铁变为液态,互相作用而生成碳化铁,它密度大,被保存在地球深处,后来地表水沿地壳断裂向下渗透,与碳化铁作用产生碳氢化合物,后者又沿着断裂上升到地壳的冷却部分。 宇宙说。由俄国学者索科洛夫1889年提出。宇宙说主张在地球呈熔融状态时,碳氢化合物就包含在它的气圈中;随着地球冷却,碳氢化合物被冷凝岩浆吸收,最后他们凝结于地壳而成石油。 C.岩浆说。在发表宇宙说六十周年纪念日的论坛上由前苏联学者库得梁夫提出了石油起源岩浆说。许多天体上存在碳氢化合物、泥火山重复喷发、在地球上所谓烃源岩之下的岩浆岩和变质岩中形成和存在油气藏都是无机生成说的论据。 D.高温生成说。切卡留克在合成金刚石的实验(高温高压)中,从反应器中分离出挥发组分,包括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等。他从而认为在深约150km的上地幔古登堡层内,在温度超过1500k、压力达5000MPa情况下,由于有FeO及Fe3O4的参与,H2O与CO2还原而成烃类。 E.蛇纹石化生油说。耶兰斯基根据某些油田在蛇纹岩及强烈蛇纹岩化的橄榄岩中被发现的事实,提出了橄榄石的蛇纹石化作用可以产生烃类。橄榄石的蛇纹石化作用是在埋深22~40km的地壳玄武岩层底的,橄榄石同12~22km深处的深水圈层接触的结果。这种接触发生在地壳深坳陷,由于延伸扩张。裂开,水沿萌芽状态的断裂进入橄榄岩发育带,生成烃类又沿着断裂而进入沉积岩。 有机成因说: 有机成因说中存在早期生油说与晚期生油说两种观点。早期生油说认为石油烃类是地壳钱处,沉积物成岩作用早期,由沉积岩中分散有机质在生物化学作用下生成的。晚期成因说认为石油是有机物质被埋藏后,达到一定的深度、一定的温度,在热力作用和催化剂作用下,由有机物质转化而来的。 现代油气成因理论一般认为石油主要是有机成因的,天然气大部分是有机成因的,但不排除相当一部分天然气是无机成因的。 晚期成因说认为,生成油气的原始有机物质在成岩作用阶段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和缩聚作用形成干酪根,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各种类型的干酪根进一步演化,通过热降解和热裂解作用生成石油和天然气。油气生成的过程主要受温度和时间的控制,细菌的生物化学作用。催化作用和放射作用等也有一定的影响。 有机质演化与生烃模式。有机质演化阶段分为四个阶段:生物化学生气阶段、热催化生油气阶段、热裂解生湿气阶段、深部高温生气阶段。 有机质生烃模式是对有机质实际生烃过程的总结和概括,上面有机质演化和油气生成的四个阶段是以Tissot为代表的科学家通过对实际盆地有机质演化情况和大量模拟实验的结果总结(Tissot模式),是有机质演化和生油气的一个理想模式,该模式阐明了有机质演化和油气生成的阶段性;生油门限是干酪根热降解生烃模式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如果有机质经历的温度低于生油门限温度,或者其埋藏深度小于成熟点深度,则有机质不会生成大量石油;液态石油主要存在于热催化生油气阶段和热裂解生湿气阶段,该阶段国外称为“石油窗”,代表了地下液态石油赋存的范围。 实际上,在整个有机质的演化过程中,沉积岩中的可溶有机质和不可溶有机质是一个相互转化的有机的整体,而Tissot模式主要强调了干酪根热降解和热裂解生油气的过程,为了全面反映油气生成过程,黄第藩(1996)提出了一个有机质生烃演化的综合模式,与Tissot模式相比,该模式具有的特点:包括了未熟—低熟石油的生成过程,强调了不同类型有机质生烃的差异性,全面反映了有机质的演化过程。 评价烃源岩与油源对比。 烃源岩是指富含有机质、在地质历史过程中生成并排出了或者正在生成和排出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烃源岩一般是粒细、色暗、富含有机质和微体生物化石的岩石,常见分散状原生黄铁矿,偶见原生油苗。烃源岩是控制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关键性因素之一,确定有效烃源岩是含油气系统的基础。烃源岩评价涉及许多方面,在不同勘探阶段以及不同的沉积盆地,评价重点不同,但总体上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评价,如有机质的丰度、有机质的类型、有机质的成熟度等;烃源岩的生烃能力评价,如生烃强度、生烃量、排烃强度等。 有机质丰度是评价烃源岩生烃能力的重要参数之一,是指单位重量的烃源岩中有机质的百分含量。有机质丰度评价常用有机碳含量、氯仿沥青“A”和总烃含量、岩石热解生烃量等来加以评价。 有机质的丰度常用有机碳来衡量,有机碳是指岩石中与有机质有关的碳元素含量,岩石中的实测有机碳含量是岩石中的剩余有机碳含量。岩石中有机碳含

文档评论(0)

juhui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