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梨产业30年发展历程与成就
一、改革开放30年梨产业发展历程及成就 我国是世界栽培梨的三大起源中心(中国中心、中亚中心和近东中心)之一,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远在周朝时期我国已种植梨树,《诗经?秦风?晨风》中就有记载,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竹简上记载了2100多年前的梨树种植情况。梨在我国不仅栽培历史久、而且面积大、产量高。由于梨果质脆、汁多、酸甜适口、多具芳香,适合我国人民的口味,因此,梨果一向深受人们的欢迎。梨树对气候和土壤的适应性强,是我国南北各地区栽培最为普遍的果树,东至海滨,西自新疆,南起广东,北至黑龙江,几乎到处都有梨树栽培;其栽培范围之广,为其它各种果树所不及;又因梨树对栽培条件要求较低,而且产量较高,因此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梨果产业一直在不断发展。 据农业部统计,2007年全国梨树面积107.13万hm2,产量1289.5万t,分别占全国水果总面积的10.2%、占世界梨果收获总积的57.9%;占我国水果总产量的2.2%,占世界梨果总产量的63%,可谓是世界梨果生产第一大国。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梨产业发展历程大体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后的前5年,即1979年-1984年为逐步恢复阶段;第二阶段:1984-1988年为稳步发展阶段;第三阶段从1988年—1992年为结构调整阶段:第四阶段即1992年—1996年为快速发展阶段;第五阶段即从1996年至现在进入稳定提高阶段。我国梨产业发展的前四个阶段基本是以扩大面积提高总产的外延式扩张,生产经营管理比较粗放;从第五阶段开始走向以提高单产水平、优化区域布局和调整品种结构为主的发展之路,果品质量明显提高,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使我国梨产业稳居世界第一生产大国位置。 (一)面积、产量和单产的发展变化 在第一阶段,我国梨树种植面积由改革开放前的1979年284.26千公顷恢复到1984年的301.33千公顷;在稳步发展的第二阶段,即到1988年全国梨树面积突破487.47千公顷。与第一阶段末的1984年相比面积增长了1.6倍;在结构调整的第三阶段,其面积增长缓慢,5年间全国梨面积只增加了33.73千公顷。在快速发展的第四阶段,全国梨面积由1992年的521.2千公顷增加到1996年的932.65千公顷,4年间面积增加1.79倍。在第五阶段,梨树种植面积增长速度减缓,15年间面积仅增加了154.35千公顷,尤其是2006年和2007年全国梨面积均呈稳中略降得态势。(见下图)。 从图1还可以看出, 1979年至2007年29年间全国梨园总面积从301.2667千公顷发展到到1071.7千公顷,增加了3.6倍。全国梨园总面积变化在1979年—2007年间梨面积增长出现了2个拐点,分别在1988年和1996年。 就产量而言,改革开放以后,全国梨的产量基本成增长趋势。其中总产量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1979--1988年的9年间处于缓慢上升的趋势,总产量从143.79万吨上升到27.213万吨;第二阶段:1988-1991年,3年期间梨的总产量程略优下降的态势,由1988年总产272.13万吨下降到1991年的249.78万吨;第三阶段;从1992—2007年,其总产量直线上升,15年期间总产量从1992年284.61万吨上升到2007年的1289.5万吨,净增加了1004.89万吨。 就单产而言,1979年到1995年的变化趋势正好与种植面积的变化趋势相反,每一个发展高峰的出现,导致了平均单产降低。而从1996年开始,随着面积的平稳发展和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其单产业呈稳定上升状态。到了2007年全国梨果平均单产达到了12.04吨/公顷。,实现了从改革开放到现今梨单产翻一番的目标。 (二)果品质量大幅度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梨果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优质果率较改革开放前的(1977年)5%提高到现在的45%,其主要表现在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的提高,果品安全质量的上升。如更加注重果形的端正一致,口感的酸甜适度,农药残留量的逐步降低,无公害果品已成为梨果质量的基本标准。但总体水平与国外有较大差距。在外观品质上表现为:果实整齐度差、果个偏小、果形不正、色泽不均。在内在质量上表现为:部分品种果肉颇粗,石细胞稍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风味较淡,口感欠佳。优质果和高档果率比例偏低。而发达国家在果实采收后,要进行精选、分级、清洗、防腐保鲜、精细包装等商品化处理,并采用气调贮藏、冷链运输,在冷气货架下销售,优质果率可保证高达70%以上,可供出口的高档果占总产量的50%左右。 (三)采后贮藏保鲜及加工业不断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梨果贮藏保鲜业快速发展。目前,梨果贮藏保鲜能力从1977年的50万吨上升到2007年360余万吨。约占全国梨总产量的28%左右。贮藏保鲜技术也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脑卒中评定量表.doc
- 研究生作业:碳酸盐成岩作用研究现状.doc
- 社会学:第9章 乡村、城市与社区变迁.doc
- 2013年上半年〈市政学〉第二次作业参考答案.doc
- 沉积岩 与 变质岩考试重点.doc
- 石油地质作业.doc
- 武汉市大城市文化名片.docx
- 市政学模拟试卷.doc
- 轨道交通建设的一般流程.docx
-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