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礼仪文化[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外礼仪文化[精选]

中外礼仪文化 课程简介本课程为学校科学与人文素质教育选修课,学分数2,周学时2,主要讲授中外礼仪文化知识,并进行相关的礼仪技能训练。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提高大学生的礼仪文化修养,培养举止谈吐得体,文明礼貌的大学生。要求同学们出勤良好,听课认真,积极发言,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主要参考书1、侯宪举、周俊安编:《实用中外礼仪》,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9年;2、王泽应等编著:《公关礼仪学》,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3、韦维主编:《礼仪教程》,中国科学出版社,2003年;4、彭林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中华书局,2004年;5、董保军编:《中外礼仪大全》,民族出版社,2005年;6、刘佩华主编:《中外礼仪文化比较》,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7、金正昆:《涉外礼仪教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第一章中外礼仪文化概述我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自古以来隆礼重义,伦理型文化、礼仪文化财富非常丰富。礼: 1,规范和制约着朝廷的军国大政; 2,渗透民间冠婚丧祭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第一节中国礼仪文化发展概述 一、中国古代礼仪的萌生与孕育《礼记》原始社会远古先民的饮食习惯: 黍米(粘黄米)、小猪――火上烤熟――地上挖坑盛水(酒罐)―――蒯kuai草(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丛生水边,茎可以织席制绳)扎成槌子敲打地面作鼓乐,向鬼神致以敬意。 原始宗教: 图腾崇拜(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亲密关系,作为本民族、部落的标志和崇拜的对象。 中华民族共同尊奉的神――龙(鹿角、蛇头、龟眼、蛇颈、蜃腹、鱼鳞、鹰爪、虎掌、牛耳) 从原始氏族社会[_][_][_][_]宗法家族社会发展:由(自然生物崇拜)发展到(先王崇拜和祖先崇拜) 殷商时代: 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1324年----公元前1066年 从盘庚从奄(山东曲阜)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到纣亡国,共八世,十二王,273年 先王崇拜 祖先崇拜 鬼神崇拜 中国古代礼仪形成的标志: (殷商时代)盛行的(先王崇拜)和(祖先崇拜),是中华民族古代礼仪的重要内容,标志着古代礼仪的形成。 二、周公制礼与春秋战国时期人文礼仪的形成 周朝:姬发(武王)所建立(约公元前1066----公元前256年) 殷纣王亡国给周代君主启示:祭天问卜、求神敬祖也难保江山社稷世代相传,必须重视人伦关系的调适和人际礼仪的建设。人文思潮的出现:“天道远,人道迩”、“敬德保民”、“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一)周公制礼与周代礼仪制度 周公: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制礼作乐工作,为使人们各安其职,各尽其责,周礼依照亲疏、长幼、贵贱、尊卑的标准来确定每一等级不同的礼仪:《左传》:“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君命而不违,臣共而不贰,父慈而教,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慈而从,妇听而婉,礼之善物也。” 周礼包括:(礼制)和(礼俗). 礼制――国家规定的典章制度及各种礼节仪式:天子即位、出境、朝聘、会盟、出师、狩猎、祭祀、宴会等;礼俗――未列入礼制,在民间习惯基础上形成的礼仪习俗:婚丧嫁娶、吃穿住行、接物应对、生辰吉日等。 (二)孔子与儒家礼仪文化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春秋末年,周礼日失其序,“天下无道”,孔子晚年致力于古代典籍的整理删修,包括《周礼》和《仪礼》。孔子的礼仪思想: 1、“不学礼,无以立”,视礼为做人之根本;2、“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为判断一切社会成员言行正确与否的道德标准;3、“礼之用,和为贵”,与人为善,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礼的目的所在;4、“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要是没有仁的品德,就不会遵循礼制。仁为礼仪的内在心理基础和道德情感;5、为人以礼,礼貌待人,礼尚往来,并注重仪态、仪表和仪容。 孟子的礼仪思想: 1、“无恭敬之心,非人也。”视“恭敬之心”为人之根本,“恭者不侮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3、“爱人不亲,反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