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心理学的对象、内容和研究报告.ppt

第一讲心理学的对象、内容和研究报告.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学导论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 熊哲宏 第一讲 心理学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一、心理学的对象 心理学的定义往往随着心理学关注的焦点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一般地说,心理学是关于“ MIND如何工作”(How Mind Work)的跨学科的实验研究与理论建构。 1、心理学对象的历史演变: (1)前科学心理学时期: 关于“灵魂”或“心灵”的研究。 (2)科学心理学时期: “构造主义”:关于“意识”的构成元素的研究。 “功能主义”:关于“意识”的功能的整体研究。 “行为主义”:关于“行为”的研究,取消“MIND”的概念。 “格式塔心理学”:关于“心理完形”的研究。 “精神分析学”:关于“无(潜)意识”的研究。 “人本主义心理学”:关于“人性”的整体研究。 当代认知心理学:关于人脑与机器的“功能同一”研究。 2、当代心理学关于研究对象的争议: (1)“信息加工”范式:人与机器的功能同一。 (2)“新联结主义”范式: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二、心理学的主要问题: 一、人性的本质是什么? 心理学范式首先要提出关于“人性”本质的假设。如人类行为是自由选择的还是被决定了的? 二、心身关系问题: 1、一元论者(monists):那些认为只有一种“实在”的人。 (1)唯物论者(materialist):那些认为宇宙中的一切,包括心理事件都是物质性的人。 (2)唯心论者(idealist):那些认为终极实在是由观念或知觉构成的人。 2、二元论者(dualist): 任何认为人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物质的(身体),一个是精神的(心理)——的人。 二元论的类型有: (1)相互作用论(interactionism): 主张心理影响身体,身体也影响心理。心理能够激发行为。 (2)突现论(emergentism):主张心理过程产生于大脑过程。有两种形式: 突现论的相互作用论:认为一旦心理状态产生,那么它们就能影响随后的脑活动和行为。 突现论的另一种是“副现象论”。 (3)副现象论(epiphenomenalism): 认为心理事件产生于脑活动,但是心理事件与随后的行为无关。它只是大脑过程的一种副带现象。 (4)心身平行论(psychophysicalparallelism):心理和身体活动是相互独立的。在物理世界中受到刺激时,心与身的活动会同时产生。 (5)两面论(double aspectism):认为身体活动与心理活动是不能彼此独立的,它们是同一经验的两面。 (6)前定和谐(preestablished harmony):身体活动与心理活动是相互独立的,但二者又相互关联,因为它们被(上帝)设定成按同一进程运动。 (7)偶因论(occasionalism): 认为心身关系是由上帝调节的。 三、先天与后天关系问题: 1、先天论(nativism): 认为人类重要的特质(像智力等)都是由基因决定的或遗传的。 2、经验论(empricism):相信所有知识的基础都来自经验。 四、机械论与生机论: 1、机械论(mechanism):认为包括人类在内的有机体的行为,完全可以根据机械定律来解释。 2、生机论(vitalism):认为不能用无生命过程来解释生命。生命所需要的活力并非物质实体或无生命过程,生命在那种力中展现自身。 有生命存在就必有“生命活力”存在。 五、理性与非理性问题: 1、理性论(rationalism):对人类行为的解释通常强调逻辑、规则、理智的思维过程的重要性。 2、非理性论(irrationalism):强调行为决定因素不是在理性控制之下的。如强调情绪或无意识机制的作用。 六、人与动物的关系: 七、知识的起源问题: 由于心理学要确定人是如何获得关于他们自己及周围世界的信息,所以它总是会涉及到“认识论”(Epistemology)。 经验论者假定了一种“被动心灵”的概念:在认知上反映物理世界中正在发生的或已发生的东西。 理性论者假定了一种“主动心灵”的概念:心灵以某种方式改变或组织来自经验的信息。 八、客观实在与主观实在问题: 客观实在:物理上真实“在场”(presence)的东西。 主观实在:我们心理上实际经验到的“现象学的”实在。 在二者之间的差异上有两种观点: 1、朴素实在论(na?ve realism):认为人们在心理上经验到的与物理存在的是同样的。 2、具体化(reification):认为我们为了抽象目的所使用的名称,有其对应的、独立于名称的存在。或者说,某物因其有名字指称而具有独立存在性. J. S. 穆勒(1843)将这种谬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