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视频:创伤后应激障碍 心理访深度解救-在线观看-科教视频-爱西柚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 1.创伤事件 大多数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如地震、洪水、火灾、交通事故、攻击、袭击、强奸、谋杀、自杀等悲惨的场面,给人心理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这些事件往往涉及自己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生命受到威胁,或者是严重的伤害,我们称之为“创伤事件”。人类对严重的创伤事件会有强烈的恐惧感、无助或者厌恶。这种深受创痛画面影响的痛苦心理,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它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反应。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 2.创伤后应激障碍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 PTSD) 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以再度体验创伤为特征,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简而言之:PTSD是一种创伤后心理失平衡状态。 3.统计学特点 终生患病率约 8% 女性10%, 男性5% 遇到创伤者发生PTSD的比率为10%-20% 某些创伤更高,如强奸后为50% 在一般人群中,最容易导致PTSD的创伤性事件是强奸和身体攻 平均症状持续时间女性为48个月,男性为12个月 PTSD 流行病学:暴露群体 退伍军人:6.3-30.9% 受灾群体:4-59% 交通事故:29-100% 难民:21.5-31.3% 3.统计学特点 一般说来,不同的人群或个体,不同应激事件所致PTSD的患病危险性亦不相同。有研究表明,交通事故后,无论受伤与否,约25%的儿童会患PTSD,且缺乏父母关爱的青少年受伤更易罹患本病。幼年遭受躯体或性虐待,10-55%的患者成年后患PTSD,50-75%儿童PTSD患者症状会一直延续到成年。 青少年罪犯中,PTSD的患病率是普通青少年的4倍。 一项对海湾战争的3000住院士兵研究发现,有13%的士兵患有PTSD。 Conlon等研究40名交通事故后有轻微外伤的住院患者,一周后约75%患者主诉有强烈的精神痛苦,3个月后19%诊断为PTSD。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 4.创伤性事件受害者类型: 事件幸存者 事件目击者 事件当事人的亲人 救援人员 如有些战士参加抗洪抢险后,不敢到河边或湖边;有的从震区返回的官兵不敢进房间睡觉;有的抢救了很多伤员的官兵,一见到鲜血就头晕,甚至见到红色液体或是任何红色物品,也有症状发作。 5.临床表现 【诊断标准】: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 (1)反复发生闯入性的创伤性体验重现(病理性重现)、梦境,或因面临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境遇,而感到痛苦和不由自主地反复回想; 至少有下列1项: ①不由自主地回想受打击的经历; ②反复出现有创伤性内容的恶梦; ③反复发生错觉、幻觉; ④反复发生触景生情的精神痛苦,如目睹死者遗物、旧地重游,或周年日等情况下会感到异常痛苦和产生明显的生理反应,如心悸、出汗、面色苍白等; 5.临床表现 (2)持续的警觉性增高。 至少有下列1项:①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②易激惹;③集中注意困难;④过分地担惊受怕。 (3)持续的回避。 至少有下列2项:①极力不想有关创伤性经历的人与事;②避免参加能引起痛苦回忆的活动,或避免到会引起痛苦回忆的地方;③不愿与人交往、对亲人变得冷淡;④兴趣爱好范围变窄,但对与创伤经历无关的某些活动仍有兴趣;⑤选择性遗忘;⑥对未来失去希望和信心。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精神障碍延迟发生(即在遭受创伤后数日至数月后,罕见延迟半年以上才发生),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 【排除标准】排除情感性精神障碍、其他应激障碍、神经症、躯体形式障碍等。必须注意,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不宜过宽。必须有证据表明其发生在极严重的创伤性事件后的6个月内,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或者没有其他适宜诊断(如焦虑症、强迫症,或抑郁症等)可供选择,但事件与起病的间隔超过6个月,症状表现典型,亦可诊断。 案例:创伤后应激障碍 王某在一年前不幸经历了一起车祸,当时同车的女朋友丧生在一辆大货车的轮胎下,自己虽然幸免于难,也因为大腿骨骨折在病床上躺了三个多月。 这半年来王某大多时候是在麻木状态下度过,对身边发生的人和事无动于衷,对外界缺乏兴趣,原来很感兴趣的下棋、打网球、社交等都兴趣索然,与同学朋友疏远、有隔离感,对自己的未来心灰意赖,万念俱灰,曾多次想到自杀。常常半夜噩梦惊醒,一年多以来几乎做同一个噩梦,总是梦见自己的女友倒在大货车的车轮下,身首异处、惨不忍睹。每次梦醒胆战心惊,喉头哽咽,胸闷,呼吸急促,全身出汗,久久不能平静。每次上街看见大货车都非常紧张,当时遇险的情景历历在目,非常痛苦,常常尽量避免上街。 分析 王某在经历灾难性事件的创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