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话说长安街上最后一根烟囱.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话说长安街上最后一根烟囱.doc

话说长安街上最后一根烟囱   北京又该进入一年一度的供暖季了。往年的这个时候,正是国华北京热电厂的员工们最忙碌的时候。锅炉大修、设备维护……为新的供暖季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可是现在,偌大的厂区里空空荡荡、安安静静,除了“长安街上最后一根烟囱”依然骄傲地矗立着,已经看不到一点繁忙的景象。   时间定格在2015年3月20日11点09分,随着北京市副市长张工和神华集团副总经理韩建国共同按下关停按钮,最后一台机组与电网解列,两台燃煤机组功率全部清零,服务首都近六十年的国华北京热电厂正式关停。   六十年,一甲子,太多的人值得记住,太多的故事令人回味――   只为一句承诺   讲述人:李毅军(退休)   1976年10月6日,四人帮垮台,党中央宣布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正式结束。   热电厂按照部署召开全厂大会,传达中央文件。党委书记李寿祺要求全体职工抓革命、促生产,恢复在文革期间被破坏的优良传统――两票三制(即操作票、工作票,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设备轮换制),并在大会上特意表扬了一个普通的运行职工王云章。   李书记说,文革期间“两票三制”被彻底废除,但是我们的职工仍在偷偷地坚持执行,王云章师傅就是代表。正是这些普通职工的执着坚守,保障了我们在文革期间没有停产,没有辜负周总理提出的“热电厂一秒钟也不能停止生产”的社会使命。   1967年,随着全国“文革”的深入开展,热电厂的运动也开始升温了。职工分成“兵团”和“红旗”两派,有“文斗”有“武斗”,各种匪夷所思的事件时有发生。和其他企业不同的是,两派职工下班后互相辩论、贴大字报,但该上班照样按时上班,不敢耽误生产。究其原因,两派都不想被对方扣上破坏生产的罪名。当时的军宣队也深知热电厂的工作对首都的重要性,反对职工因运动耽误生产。周总理对我们的指示“热电厂一秒钟也不能停止生产”更成为热电厂保证生产的尚方宝剑。   “文革”时我还是小徒工,见到交接班只念毛主席语录,还以为交接班就是这样呢。如果有人斗胆提出设备运行存在哪些问题,就会被上一班职工看成对革命同志不信任,或被另一派看成抱着旧的规章制度不放,反对“文化大革命”。王云章师傅平时很少说话,总是严肃地板着一张脸,徒弟偷偷叫他“老阴天”。明知交接班检查要受到批判,但他仍然坚持提前一小时悄悄地溜进现场,背着人偷偷检查设备。“文革”结束后,有人问他,咋能十年如一日顶着风险坚持交接班检查?他只淡淡地说,不检查不放心,习惯了。十年中,王云章师傅也被人揭发检举过,但革委会和军代表都明白交接班检查是安全生产的保障,不得不睁只眼闭只眼。   在热电厂,像王师傅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在“文革”的血雨腥风中,他们心里始终装着一支定海神针,把为首都发电供热的责任感融化在血液中,甚至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就为了一句承诺:“热电厂一秒钟也不能停止生产。”   “华哥”传奇   讲述人:王拥军(生产技术及设备维护部)   1989年,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厂子还叫北京第一热电厂。   入厂半年了,我都不敢随便和人打招呼。为什么呢?好多人互相之间不叫大名,都叫外号,什么“厨子”“大杨”“二杨”“麻七儿”等等。我年纪轻,哪敢随便乱叫,可是大名又不知道,弄得自己挺别扭的。   印象最深的是锅炉起重班的一位老兄,人称“华哥”。那时候,华哥30来岁,个头儿不高,体型偏瘦,平日戴一顶黑礼帽,身穿黑风衣,脖子上挂着一条白围巾,风度翩翩,跟《上海滩》里面的许文强似的,所以大家就学着“发哥”的叫法,管他叫“华哥”。   起重班有几项高难动作,一是徒手走钢梁,就是站在锅炉房顶部的钢梁上,不借助其他工具,从这头走到那头,胆小的、晕高的干不了这活儿,别说走,光是站在窄窄的钢梁上你就腿软。另一个叫单手拔杆,就是一人站在下边,将四五米长的杉篙单手托起,递给站在高处的另一人,这人一手扶着固定物,一手把着杉蒿,用一只脚一勾一带,将杉篙提起,搭设脚手架。华哥身体素质好,干活儿的时候敏捷灵活,搭个“满堂红”什么的全都不在话下。   有一年,车间主任带队,去陕北神木的伊士奇电厂干活儿。临行前已经电话沟通好了,甲方负责备料及备件的准备工作。按工期安排,头天到,第二天正式进入现场施工,搭设“满堂红”的炉膛架子,当天搭完。活儿比较紧,刚到电厂,主任就开始布置工作:“这个厂的机组还从没大修过,估计经验也不是很丰富,咱先去把准备情况落实一下,好做到心中有数。”没多大工夫,华哥就急匆匆地跑回来了,进门就喊:“这活儿咱没法干了!准备的啥破玩意儿啊,哪儿是杉篙啊,整个儿一檩条!”不大会儿,甲方电厂的专工、副总工都来了,人家还没说话,华哥就脸红脖子粗地一通质问:“你们就准备用这个搭‘满堂红’啊?你进炉子里举一根试试,看能举起来不?”甲方领导立刻红了脸。后来才知道,搭架子用的杉篙,甲方没人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