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VIP

第九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九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必 修 二 第九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7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应用1】 (2009·济南模拟)观察汉代画砖《犁耕图》。它反映的信息是 ( ) A.汉代农业动力发生根本变化 B.汉代耕犁便于调节耕作深度 C.汉代精耕细作技术有了提高 D.中国传统步犁技术基本定型 答案 C 【应用2】(2009·青岛模拟)下面的汉代画像石拓片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 ( ) A.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C.封闭的地主庄园经济 D.乡村生活的祥和富足  答案 B 【应用3】《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 ) A.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 答案 A 信息解读 (1)本史料为文物图片材料,图片中的实物为文物,是第一手研究资料,具有重要价值。 (2)本史料直接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的水平和样式;也反映了这一时期手工业中的冶铁水平和铸造技术。 (3)“穿有鼻环的牛尊”是我国春秋时期用牛耕田的有力物证。 (4)战国时期的铁农具比春秋时期的农具在制作上明显精巧了许多,反映了冶铁技术的进步。 史料应用 (1)史料一说明我国春秋时期已开始使用 和 ,它们的使用有什么意义? (2)史料二中的生产工具与材料一相比又有了哪些进步? 答案 (1)铁农具 牛耕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有利于土地开垦和水利的兴修,使生产力显著提高,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分封制的崩溃。牛耕的使用,也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2)春秋时期的铁锸笨重、粗糙,战国时期的铁口犁比较光滑、锋利。 大题预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老农锄水子收禾,老妇攀机女掷梭;黄绢已成空 图四 北京天坛祈年殿——皇帝祭天 对喜,纳官还主外无多 并祈祷五谷丰登 (1)根据图片指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状况,并说明历代统治者重视或鼓励农业的举措,简述小农经济发展受到哪些条件的制约?(提示:图片中的“耕”“织”信息反映出古代社会的经济状况,“举措”要依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制约”小农经济的条件也就是它的弱点。)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2)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明朝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唐宋相比有着怎样的 突破性?(提示:“新型经济”应当是不同于自然经济的,但又不是资本主义萌芽;明清城市经济的突破性在于它 是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 材料三 这两幅选自曾经来华游历的英国建筑师设计家Thomas Allom(1804~1872)的画册《CHINAILLUSTRATED》(1843~1847,伦敦)。画册出版后在近代西方颇具影响,被视为了解神秘中国的一扇窗口。 (3)两幅画透露出当时中国社会的哪些特征?西方人能从中了解到中国怎样的风土人情?这位建筑师所画的中国建筑有什么特色?(提示:“特征”要从政治、经济、社会风俗等方面概括;“风土人情”和建筑“特色”要从图片中提炼信息。) 材料四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英国公使马嘎尔尼在1794年写道:“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间没有沉没。” (4)18世纪康乾盛世的“太平辉煌”指什么?作者说它“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政治依据是什么?“人们感到切肤之痛”的最典型性历史事件是什么?你认为马嘎尔尼的感慨符合历史实际吗?为什么?(提示:解答本题注意中西对比,联系中国近代史相关内容。) 自主解答 (1)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祭祀农神,祈祷丰收,修建水利工程等。过分依赖自然,

文档评论(0)

v4v5v4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