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轼对词的贡献
苏轼对词的贡献
摘 要: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论述苏轼对词的贡献,首先苏轼主张词须“自是一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肯定了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其次扩大了词的题材内容,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表明:词是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的,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再者,苏轼在词的意境风格上也有创新,全面提高了词的境界,开创与婉约相对的豪放派词风;最后,苏词在语言音律方面亦有新的突破,在语言方面,苏轼“以诗为词”,在音律方面打破了音乐对词的束缚。影响了以后许多词人的创作,苏词堪称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关键词:自是一家;题材;内容;意境;风格;以诗为词;音律。
一、词须自是一家
词的出现是为了娱乐的需要。词随燕乐而兴起,最初是为了歌唱。选诗配乐,依调填辞,用于日常宴饮、歌楼妓馆。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诗人墨客只是以写诗的余力和游戏的态度来填词,写成之后“随亦自扫其迹,曰谑浪游戏而已”,词在宋初文人心目中的地位是“方之曲艺,犹不逮焉”,有所谓“诗庄词媚”的说法:诗言志,词寄情,诗为“正道”,词为“艳科”,换言之,词只是表现男女恋情,离愁别恨或充当歌舞宴席上娱乐工具的艺术形式而已,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
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他们在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上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说柳咏的《八声甘州》中的名句:“此语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称蔡景繁的“新词,此古人长短句诗也”。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了使词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于诗并驾齐驱,苏轼还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的主张在苏轼看来,词在本质上可以同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其文如其人”。在词的创作上自是成一家。
二、题材、内容的扩大
(
苏轼的出现,突破了“诗庄词媚”的观念,扩大了词的题材和境界,刘熙载说:“(苏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辰翁也曾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举凡咏史、咏物、登临、怀古、记游、说理、田园风光等前人入诗的题材意绪,无论是外部世界还是内心情怀,他都随手拈来摄入词中。
1、言志词
苏轼的“言志词”打破了“诗言志”的格局,将词的社会作用提高到与诗同样的位置,如《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豹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这首词笔力雄健,一扫当时盛行的脂粉气,的确如他所言:“无柳七郎风味”。词中写出猎时的盛况,可谓有声有色,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下半阕气概尤为豪壮,结语“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他以天下为己任,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扫平边患的壮志。
2、咏史词
“咏史”是我国古典诗歌常用的一种题材,论及苏轼的“咏史”词,就不能不提及他的《念奴娇赤璧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描绘了赤壁附近的壮阔景物,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赞美,抒发了诗人的理想抱负以及老大无为的感叹。上片写景,由景入情,引出对古代英雄的怀念。,下片可分两段。从“遥想”到 “灰飞烟灭”,刻画周瑜少年英俊,从容对敌的雄姿,抒写作者赞佩与向往之情。从“故国神游”到结尾是又一层。这五句既表现出作者对理想境界的“神游”,又反映出作者对人生所持的虚无态度。就全篇而言,贯穿始终的并不是“人间如梦”,而是对“风流人物”的赞美,对远大理想的追求,以及因政治失意而产生的牢骚和愤慨。瑰丽雄奇的自然风光,雄姿英发的英雄人物,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这三者有机地交织在一起,从而构成这首词高旷豪迈的风格。它那永世不衰的、激动人心的艺术力量也就产生在这里。
3、咏物词
在词的创作中,单纯以咏物为表象贯穿始终,并且在其中包含遥深寄托的词体,苏词也做出了很好的表率。如《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来往。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本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是在“乌台诗案”后,苏轼以罪人身份谪居黄州,在政治上极度失意时创作的,词中借咏孤雁而自况,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宁可固守冷落的人生态度。词中通篇只有意象,其中人与雁,浑然一体,取象托譬,寄托遥深,风格清奇冷隽。山谷对此高度评价: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