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思维学课件
中和思维 中西医结合 中和思维.指在观察分析和研究处理问题时,注重事物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关系的和谐、协调、平衡状态,不偏执、不过激的思维方法。 中和思维发端于《周易》,中和一词,最早见于《礼记·中庸》。《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和思维的基本特征是注重事物的均衡性、和谐性,行为的适度性、平正性。 平衡和不平衡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状态,所谓平衡就是指事物或现象不偏邪、不越位、不杂乱、不孤立,无过无不及,处在均势、适度、协调、统一的状态,也就是处于中和的状态;反之就是不平衡,就是背离中和状态。 中医学中和思维具体体现 一、阴阳五行的动态平衡 阴阳五行的动态平衡 (一)阴阳动态平衡 中正平和之人、健康无病之人,强调健康人应具备 ①机体自身的阴阳平衡:人体阴阳二气无过、无不及,交融感荡,高度和谐的最佳状态。②机体与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阴阳平衡:人体脏腑运作、气血周流与天地四时阴阳变化同步相应,人生志趣情志、所作所为与社会氛围、观念习俗等协调适应。 五行生克制化 四合院 阴阳五行动态相对平衡 中医学没有描述“平衡”的数量指标,这里所谓的“平衡”,不是指阴阳或五行的数量相等,也不是指阴阳或五行的静态平衡,而是指阴阳之中有五行,五行之中有阴阳,阴阳五行每一要素、阴阳五行总体上动态的相对平衡。表现在人体上,就是脏腑经络、气血津液阴阳对待、五行往复运动的动态相对平衡状态,就是生命体综合的、整体协调的中和状态。 二、阴阳失调的发病机制 ①时气失常 ①时气失常 ②情志过激 ③饮食不节 ④劳逸失度 3调和致中的治病原则 (一)阴阳调和 四、调和阴阳的养生学说 中医学强调养生防病,应注重调和阴阳,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清心寡欲,精神内守,旨在使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保持和谐统一的关系。 养生的具体内容 ①天人合一观 ①天人合一观 养生须顺应自然,根据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来调节人体的功能活动,使之与外环境的变化相协调。同时还要注意避免四时不正之气的侵袭。 ②精神情志 恬惔虚无,少私寡欲,降低个人欲求,避免不良情绪的干扰,以调摄精神,保养正气 ③生活起居 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起居作息。 ④饮食 食饮有节,定时定量,合理搭配,五味调和,以固护脾胃 * * 10C班 二、阴阳失调的发病机制 三、调和致中的治病原则 四、调和阴阳的养生学说 (二)五行生克制化 (三)阴阳五行动态相对平衡 ②情志过激 ③饮食不节 ④劳逸失度 (二)五行调节 (三)针灸、本草、方剂具体应用 ③生活起居 ④饮食 ②精神情志 法于阴阳,慎房事,节欲保精,以养护先天之本。 提倡和于术数,宜进行导引、按跷、吐纳等适宜的养生术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