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简史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医学简史课件

* 中国医学史 基础课部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 The history of TCM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医药学·中国医学史 前 言 一 绪论 二 医学的起源 三 早期医药经验与中医学术方向 四 中医学术体系的建立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医药学·中国医学史 七 中医学的鼎盛与创新 五 医学各科的充分发展 九 中医学的新发展 六 实用经验的总结与理论探索 八 中西医学的交汇与冲突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医药学·中国医学史 参考书目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医药学·中国医学史 参考书目 绪 论 [教学目的]:认识中国医学史研究的方法; 熟悉中国医学史课程的内容; 掌握中国医学发展过程和主要历史成就。 [重 点]:中医学的特殊本质及其原因; 关于中医学的医学发明和历史成就; 中国医学发展的五个阶段过程; [难 点]:中医学发展各个阶段的学术特点; 一、概 念    中国医学史:是关于中国医药学的起源、形成、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概 说 教学视频资料1 中医发展启示录(一) 绪 论 第一节 中医学的发展过程 绪论 . 第一节 中医学的发展过程概况 一. 学术体系形成时期 二. 实用经验发展时期 三. 理论总结与探索时期 四. 传统继承与创新时期 五. 中医西医学交汇时期 远古~春秋 晋隋唐时期 宋金元时期 明清时期 清时期1840年之后 中医理论的系统化、理论化 中医“四大经典”;“理、法、方、药” 临证方书增多;“病、证、方、药” 临床医学分科的发展 经验总结;理论探索;“金元四大家” 学派争鸣和各家学说 药物学;传染病学;解剖生理学 国粹;改良;虚无 中 医 药 学 发 展 的 五 个 阶 段 补土派 李东垣 滋阴派 朱丹溪 寒凉派 刘完素 攻邪派 张从正 (1)药物学显露出自然科学的 气息; (2)传染病学极力向近代科学 靠近; (3)将解剖知识运用于医学。 《黄帝内经》 《黄帝八十一难》 《神农本草经》 《伤寒杂病论》 提倡滋阴降火,善用滋阴降火之剂。 滋阴派 相火论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相火有常:人非此火不能有生; 相火有变:相火妄动、煎熬真阴。 朱震亨 (丹溪) (1281 ~1358) 善于运用补上、中、下三焦元气,以补脾胃为主。 补土派 脾胃论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把内科疾病概括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 李 杲 (东垣) (1180 ~1251) 主张攻邪用 汗、吐、下三法。 攻邪派 攻邪论 一经致病,既可攻邪,邪去病止,不可妄用补药。 张从正 (子和) (1156 ~1228) 治疗伤寒病症,以清热通利为主,善用寒凉药物。 寒凉派 火热论 认为伤寒各证多与火热有关; 六气皆能化火。 刘完素 (河间) (1120~1200) 治 疗 方 法 学 术 流 派 学 术 思 想 医者及 年代 确立了辨证论治体系 张仲景 东 汉 《伤寒杂病论》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历代医家 秦汉至东汉 《神农本草经》 补《内经》之所未发 秦越人(扁鹊) 战 国 《难 经》 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确立 历代医家 春秋战国至秦汉 《黄帝内经》 成书意义 作者 成书年代 著作名称 中医药学“四大经典”著作概况 六、中医药学发展机遇与挑战 继承 创新 优势、传统 规范化、科学化 绪论 . 第二节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第二节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绪论 . 第二节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一、商代有管理疾病的小臣: “ 小疾臣 ” 这种职官既医治疾病,也从事医疗管理工作。 它是我国文字迄今所见最早的医官。 周代医官是继承了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sntrgzx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