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普陀和厦门小吃参考资料
【南普陀寺】千年古刹
南普陀寺有“千年古刹”之称,位于五老峰山下,比邻厦门大学。它始建于唐代,为闽南著名古刹之一,因奉祀观音为主,又在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浙江普陀山之南,故称南普陀。南普陀荟集了闽南渊源 流长的历史文化,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 藏经阁、左右厢房、钟鼓楼等构成的建筑群,雄伟壮观,颇具佛教特色,更具“佛法无边”之威严。寺院内设有旅游购物纪念品的专卖处,可以买到有关佛事的各种物品。每年农历2月19日、6 月19日、9月19日为观音诞生日。是时,寺内均举行盛大活动,可见到众多的善男信女,手持燃香,祈求健康、财富和快乐。即使在平常时,也是人流不断,多为国内外游人及本地的信奉者前来参拜,香火鼎盛,远近闻名。现光拜佛之后, 稍适休息,还可以攀岩直上。登上山顶、俯看厦门大学园景和厦港一带的风光。 南普陀寺内的四大金刚、弥勒、韦陀、三宝、千手观音、十八罗汉等塑像,神态各异,富 有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藏经阁珍藏着佛经、宋 钟、玉佛等许多佛教的珍贵文物,后山一带有历代名家石刻多处。近年来,海外捐资、政府拨款新修了山门、兜率陀院、阿兰若处、须摩提国、 太虚台以及多处墓塔。古刹新姿,远胜旧观。在 南普陀寺内,游客还可品尝独具一格的著名南普 陀素菜。 位于南普陀寺一侧的闽南佛学院,创办于1925年,在海内外久负盛名,是宏扬佛法、培养佛家弟子的摇篮。目前,有很多学生在此就学。
厦门南普陀寺 厦门南普陀寺位于厦门市层峦叠翠的鹭岛名山五老峰南麓,依山面海,风景秀丽。寺院始建于唐末五代,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初称“泗洲院”。北宋高僧文翠改建称“无尽岩”。元废。明初复建,更名为“普照寺”。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4年),靖海侯施琅将军收复台湾后驻镇厦门,捐资修建寺院,并增建大悲阁供奉观世音菩萨。因寺院位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之南,相随类比,故此更名为“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坐北朝南,殿阁依山层层升高,层次分明。在整个布局中,均能以中轴线上的主殿为中心,高低俯仰相从,参差错落有致。所有建筑,一律采用古代宫殿式的重檐飞脊大屋盖,饰以杏黄琉瓦,使之统一协调。其中最为独特的建筑大悲殿,为斗拱结构的无梁殿,俗称蜘蛛结网。 千年古刹,为後人留下许多文物古迹:五老峰前的摩崖石刻,镌下古今许多名人的诗书佳作;西山门内,八方乾隆御制的记功碑,更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寺中珍藏:有来自缅甸的白玉石雕大小佛像二十八尊;有与清初施琅建寺同时新铸的大钟;有造於宋元时期的七佛宝塔;有明代比丘、比丘尼刺血书写的《妙法莲花经》和珍版的《大藏经》多部。 在中国佛教历史上,厦门南普陀寺有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佛教在闽南一带的传播基地。南普陀寺原属临济喝云派的子孙寺院。1924 年,改为十方选贤的丛林制。并于第二年,在寺内创办闽南佛学院。从此,海内高僧相继往来住锡传经,十方佛子竞相入院参道修学,一时佛门称盛,名闻中外。 1983年,厦门南普陀寺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 南普陀寺现任方丈则悟大和尚,1974 年出生,浙江省瑞安人,毕业于闽南佛学院。 在南普陀寺大雄宝殿的石柱上有一副对联,对联是这样写的:经始溯唐朝与开元而并古,普光被厦岛对太武以增辉,这清楚地说明,南普陀寺始建于唐朝,至今巳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据说,最初由唐代首先到厦门岛上开发的金榜山下的陈氏族人,在五老峰山腰间施田五十二亩作为建寺院的院址而兴建起来的。寺院座落在郁郁葱葱的五老峰间,面对着浩瀚的大海和郁郁葱葱的南太武山,真是风水宝地也。五代的时候,南普陀寺称为泗洲院。宋代初年叫无尽岩。到了治平年间,也就是公元1064年,改为普照寺、普照院。大约在1341年的元朝年间被废。1368年明洪武年间,由僧人觉光重新兴建,不幸明末时又被战火毁坏。清康熙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684年,靖海侯施琅统一台湾以后,回到厦门重建此寺院。此寺院奉祀着观音,又在观音的原祀地-浙江的普陀山之南,所以称为南普陀寺。这就是南普陀寺的由来、演变和兴毁的历史。 在中国佛教历史上,厦门的南普陀寺有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佛教在闽南一带的传播基地。南普陀的几任住持,在中国佛学界都享有盛誉。1927年起任南普陀住持兼闽南佛学院院长的太虚法师,曾到南洋、欧美各国讲学、传道,影响很大。而且他提倡的佛教改革,团结教派,也很有成效,为佛教作出了极大贡献,这也使南普陀寺的声名在海内外广为传扬。 南普陀寺坐子向午,依山面海,全寺的整个建筑,布局匀称,结构严谨,富有民族风格,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站在远处眺望,从无尽岩到五老峰山腰,在南北的中轴线上,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金阁四落建筑层层托高,层次分明,俯仰相应。左右厢房、庑廊、钟鼓楼对称排列,回护着三殿,形成一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