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必修四政治课件: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共30张幻灯片).ppt

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必修四政治课件: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共30张幻灯片).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必修四政治课件: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共30张幻灯片)

①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尊重客观规律的表现; ②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对象国的资源和条件,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③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推出了越来越多的文化精品。 课前10分钟循纲忆知 考点1 考点2 课堂10分钟归纳应用 课时跟踪训练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政治 结束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课前10分钟循纲忆知 考点1 考点2 课堂10分钟归纳应用 课时跟踪训练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结束 政治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主要得益于它坚持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坚持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强调的是人类社会,而不是自然观 人类社会的客观性,而不是上升性 原理 理解 强调 误区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侧重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 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侧重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 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 方法论 既不能脱离物质谈运动,也不能脱离运动谈物质 运动 静止 区别 含义 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特点 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 联系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3.(2012.江苏)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 明天,就会凋谢/ 我们希望长驻一切/ 诱惑你,然后飞逸/ 什么是人间的欢乐/ 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 像闪光一样短促” 。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A.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答案】B 【解析】《无常》诗歌的哲学寓意是承认运动的绝对性,而无常的标题表明这种绝对的运动是我们无法把握,不能捕捉的。这明显是只看到了运动的绝对性,而否认了相对静止的观点。和此诗哲理相近的是克拉底鲁的观点,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同样是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AC两项是唯心主义观点,不合题意,D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不选。 4.(2015?江苏)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原理 错误倾向 方法论 规律的 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人的 主观 能动性 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认为人可以凌驾于规律之上 引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体现的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体现了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体现的是意识的能动性 体现的是规律的客观性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不可能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矛盾具有普遍性,人与自然的斗争性不可能被消除 改善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4.(2012.浙江)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 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②地址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 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 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A 【解析】自然灾害属于自然界的客观现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说法错误,同时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自然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而不是一味顺从自然。答案选①②。 课前10分钟循纲忆知 考点1 考点2 课堂10分钟归纳应用 课时跟踪训练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政治 结束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