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朝乐舞诗兴起原因之探微
【摘要】乐舞诗的创作兴起于南朝,较其他题材的诗歌略晚。南朝时,乐舞诗兴起,萧梁时代出现小规模的创作高峰。乐舞诗在这个时期兴起,是受文学自身发展的内在因素即前代的音乐赋、六朝时期的咏物诗和宫体诗的影响以及南朝时期的政治、文化尤其是乐舞文化的新变而产生的。
【关键词】乐舞诗;音乐赋;宫体诗;乐舞文化
【作者简介】贺威丽,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级博士研究生。江苏南京210097
【中图分类号】1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3-0112-04
在古典诗歌研究中,以听歌观舞为描写对象的乐舞诗是一个被人所忽略的题材。的确,乐舞表演作为诗人采写、专门吟咏的对象并不如山水、田园等那样早。直到南朝时期,乐舞才正式走入诗人的视野,成为诗人们吟咏的对象,而不是作为一种意象陪衬、服务于其他文学主题。乐舞诗这个诗歌题材真正在文学殿堂占据自己的一席之位。
一、南朝乐舞诗创作概况
以乐舞作为专门吟咏对象的文学作品。出现的时间比较晚,最早的是魏晋时代的乐舞赋。在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和他的门士所编选的文学作品总集《文选》中,在“赋”这一大类里,专门立“音乐”这一小类,其中收录了汉、魏、晋时期的描摹音乐、舞蹈的优秀赋作,包括王褒的《洞箫赋》、傅毅的《舞赋》、马融的《长笛赋》、嵇康的《琴赋》、潘岳的《笙赋》和成公绥的《啸赋》。而以乐、舞为题材的诗歌出现时间要晚于乐舞赋。翻阅六朝及以前的文学总集,就会发现直到南朝刘宋时候起,人们才开始以“观妓”、“听乐”、“听妓”、“观舞”、“咏笛”、“咏琵琶”等为题,创作乐舞题材的诗歌;到萧梁时期,这类诗歌数量丰富了很多。笔者根据逯钦立所辑录整理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对这一时期的乐舞诗创作做了一个粗略的统计,其具体结果如下:刘宋时只有刘骏和鲍照分别作了2首“听妓”诗:南齐的王融、丘巨源和谢眺共作了5首乐舞诗。内容涉及到咏乐、咏舞和咏乐器三方面,比刘宋时代取材略宽。萧梁时代,乐舞诗数量蔚为大观。创作群体也比较庞大。根据笔者的统计,此时共有包括沈约、萧统、萧纲、刘孝绰、庾信、吴均、何逊、庾肩吾等约33位诗人写过66首乐舞诗,作品额作家规模都远超前代;并且诗歌所吟咏的乐舞内容比之前宽泛了很多:比如,在乐器方面,诗人所咏乐器包括笛、篪、笙、琵琶、箫、筝、琴、箜篌等;舞蹈包括《大垂手》、《小垂手》、《舞媚娘》等,另外还有以“看妓”、“听妓”、“观妓”为题的咏舞、咏乐诗。由于陈国祚时间较短,当时的诗人没有将乐舞诗的创作风气延续下去。这个时代只有陈叔宝、江总、虞世基等7位诗人共创作了11首乐舞诗,远远少于此前的梁代。总之,在创作数量方面,乐舞诗是无法与其他诗歌题材相匹敌的,但乐舞成为诗歌题材,这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新现象、新发展。这种新现象的出现,与文学自身发展的内在因素和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外因相关的。
二、南朝乐舞诗兴起原因探源
乐舞诗之所以在南朝,尤其是梁代如此大量地涌现,有内在与外在双重原因。
首先,从文学自身发展的内部因素讲,乐舞诗是受两汉魏晋时期的赋体文学(包括咏物赋和抒情小赋)以及南朝时代兴起的咏物诗和宫体诗的影响而产生。两汉魏晋时代的咏物大赋有其固定的写作模式,尤其是在一些咏乐器的大赋中,这种写作模式更加明显。后来,在大赋向着抒情小赋演变乃至诗赋合流趋势的影响下,南朝诗人们开始在齐梁时代兴起的咏物诗里用类似于乐舞赋那样的写作手法咏写乐器。南朝时兴起的宫体诗所独具的写作特点使诗人们对婀娜聘婷的歌姬舞女以及她们精妙无双的歌舞表演投入极大的兴趣和写作热情。《玉台新咏》这部专门“辑录艳歌”的宫体诗集里有许多乐舞诗内容。综合而言,两汉魏晋的咏物文学(咏物赋和咏物诗)以及南朝时候的宫体诗共同引导了诗人们对乐舞题材的关注,并最终使乐舞诗产生。
1.乐舞诗是受汉代以来的咏物文学,包括咏物赋和咏物诗的影响而出现的。咏物诗兴起于汉代,兴盛于六朝时期。正如王夫之所说:“咏物诗,齐梁始多有之。”根据有关学者的统计,梁代创作的咏物诗总数有近300首之多,是此前历代咏物诗总和的2-3倍。阎采平如此总结齐梁间咏物诗创作繁荣的原因:“咏物诗创作在齐梁间的繁荣,既是文学史上的一个特殊现象,又是文学史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咏物诗创作在齐梁间的繁荣,又体现为齐梁文人对前代咏物文学以及山水文学的继承和发展。在齐梁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咏物诗的创作获得了生长发育的最佳环境。”
阎采平所提到的“前代咏物文学”应是指自汉代以来的赋体文学。包括咏物赋以及此后的抒情小赋。最早开始以赋咏物的当是苟况,其《蚕赋》开以赋咏物风气之先。《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咏物诗一卷》云:“昔屈原《橘颂》,荀况赋《蚕》,咏物之作,萌芽于是,然特赋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