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梯田 美丽世遗的不陨诺言.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哈尼梯田 美丽世遗的不陨诺言.doc

哈尼梯田 美丽世遗的不陨诺言   6月,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上长出了秧苗,满山遍野,绿色一片。也就是在这个6月,这片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特殊地理气候,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开垦的上百万亩农业生态奇观,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随着红河哈尼梯田的申遗成功,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超越西班牙,跃居世界第二,达31项。但同时,哈尼梯田作为一个活态的、开放的文化遗产,其申遗之后,该如何保护和管理?实施商业开发,会否对其产生破坏,也引发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   延续千年的大地雕刻   1300年前,勤劳、坚韧的哈尼族人民把红河南岸根本无法耕种的哀牢山区开垦成了梯田;   1300年后,横亘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辖四县内的100万亩梯田依旧养活着它们的主人;   2013年6月22日,中国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哈尼梯田不仅是自然奇观,也是人与自然最和谐的杰作。”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副州长谭萍感叹道。   哈尼梯田如等高线般从海拔2000米的山巅一路蜿蜒至山脚下,级数最多处有3700多级,最陡的山坡达到45°。这个人类奇迹是一个完整的生态农业体系,包括森林、村庄、梯田和水系四个要素。   位于每个村庄高地的森林是梯田的血脉,用于涵蓄和保存灌溉水源。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梯田管理局局长张红榛介绍:“梯田里没有水库,森林就是水库。”当地哈尼族老百姓还相信森林里住着保佑他们和平与兴旺的“寨神”昂玛和“地神”咪松。一旦破坏森林就会打扰神灵,从而失去太平的生活。因此,哈尼族人小心翼翼地捍卫着他们神圣的森林,任何外来人不得闯入,尤其是女人。   森林下面是哈尼族的村庄,里面全是哈尼族特有的建筑“蘑菇房”。这种由夯土、砖坯和石块建成的土房,屋顶覆盖着伞状的茅草。蘑菇房一般有三层——最下面一层是牲口圈,中间一层居住,最顶层用于储藏粮食。   梯田在村庄下面,顺山坡倾泻而下。   “插秧前的梯田景色简直就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梯田里盛满了水,就像无数片镜面倒映出阳光、白云和蓝天。”云南省副省长高峰形容道。每年从4月底到9月底,哈尼族百姓都会种植红米,这是他们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田地由水牛来耕,不用任何化学肥料。水田里还养着鱼和鸭子,它们不仅可以增进肥力,还是人和动物的美餐。   灌溉用水来自溪水、泉水和雨水,由森林储存着,通过一个由沟渠和竹管构成的重力灌溉系统分派到田地里。自流井则为村民和牲畜提供饮用水。   “森林、村庄、梯田和水系,这四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发挥着湿地的作用,可以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以及保持生物多样性。”云南省文化厅副厅长、云南省文物局局长熊正益说,“也正因此,云南连续三年大旱丝毫没有影响到哈尼梯田。”   承载哈尼之魂   哈尼族还依然恪守着与梯田有关的一切习俗。   元阳县新街镇土锅寨大鱼塘村是一个纯粹的哈尼族村落。全村101户,394名村民,全部为哈尼族。   与其他红河南岸的村落一样,大鱼塘村保持着森林、村庄、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格局。作为每个村庄最神圣的地方,寨神林被它的子民们仔细地看护着,保持着存在了上千年的活力。虽然蘑菇房里多了很多现代元素,大鱼塘村还基本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村里常能见到身着土布民族服、佩戴银饰的哈尼族妇女身背树藤筐穿梭其间。   60岁的大鱼塘村村民卢文学,是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祭寨神林”的传承人。在哈尼文化里,他被称为“咪谷”。当地人相信咪谷是寨神及其他神灵的具象化身,因此成为咪谷条件十分苛刻,必须是德高望重、夫妻恩爱、儿女双全、家庭和睦、无违纪行为的人。卢文学家从其曾祖父开始便是村里的咪谷,传到他已经是第四代了。咪谷的主要职责是为祭祀挑选吉日并主持祭祀仪式。   卢文学在村里还有五个徒弟,每次挑选吉日六个人都需要开会商量。卢文学说:“如果吉日前有村民去世,那么吉日就作废,必须从下一轮里再选。”每到祭祀庆典来临时,在外打工的村民也必须赶回来参加。“在过去,田、地、牛是哈尼人唯一的财富象征,因此大部分祭祀都与种田有关。”张红榛介绍。她自己也是哈尼族。   哈尼族的祭祀分别是祭自然神、祭天神、祭祖宗。一年十二个月,除四月外都有节日。早春二月,哈尼人庆祝“昂玛突节”,祭寨神,需要杀猪并把猪肉平均分配到各家,象征着神的赐予。持续两天的长龙古宴也在村里一字排开。家家户户拿出最好的食物与邻居们分享。菜肴都出自田间山头,比如泥鳅和咸鸭蛋。红米也被磨成面,做成米线、米豆腐和米干。“昂玛突节”是春耕的序曲,之后就开始插秧。到了六月,哈尼人要过“六月年”,宰牛、荡秋千来祭天,以祈求丰收。如果秋天真的丰收了,他们就过“十月年”,杀猪宰鸡,感谢祖宗。另外这也是探亲访友、结婚娶亲、盖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