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西南联大读书.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在西南联大读书.doc

我在西南联大读书   我1942年进西南联大,1946年联大结束,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各自复员回归京津,我自然也就告别了哺育我的母校。日子过得真快,一晃间,67年过去了。这半个多世纪我们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崎岖坎坷,但对联大的记忆、眷恋和遐想,却始终萦回脑际,难以忘怀。   世有“红学”,是专门研究《红楼梦》的。我看现在应该说又有了一门“联大学”,中外专家学者发表的研究西南联大的著述越来越多,有专著,更有难以计数的单篇文章。大都就联大的优良传统、办学理念、孜孜矻矻的勤勉学风、追求民主自由的斗争事迹等等进行了深入研究。誉联大为“学术重镇”、“人才摇篮”“、民主堡垒”,已成为举世公认的共识。我不想就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的论述,只想从自己的切身感受,谈谈西南联大给我的教育。   1942年秋季新生开学在9月末,正是联大校园内政治空气相对低落时期。因为1941年1月发生了“皖南事变”,蒋介石在全国掀起了反共高潮。联大部分地下党员被迫疏散离校。1942年1月6日,联大一千多名同学走上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声讨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的大游行,直指国民党政权的核心人物,后被称为“讨孔运动”,引起蒋介石的震怒,派大特务康泽到昆明抓人。因而又有部分进步同学转移到云南的州、县隐蔽,许多社团活动也停止了。这样,学校里的课外活动就少了。当时我刚从四川长途跋涉到昆明来,怀有进了自己多年向往的名校的兴奋感,一切都觉得新鲜,一点也没有生活艰苦的感觉。其原因,一是抗战已经5年,对生活物资匮乏已习以为常;二是刚刚毕业的中学生活还没有联大好。看到有些联大老学长写的回忆文章说,他们当时吃的是“八宝饭”,即饭里有沙子、稗子乃至老鼠屎之类。这种情况,应该是联大早期的事情。我1942年入学时,吃的米一直很好,没有吃到过“八宝饭”。因为这时的伙食由学生自办,四五十人组织一个伙食团,从训导处把同学的贷金统一领出来,自己下乡直接向农民采购大米,米的质量是很不错的。当然,贷金有限,菜不是很好。多数伙食团是一天吃午、晚两顿饭。早饭自己解决,没钱的就饿到12点。我们都是20岁左右的大小伙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饭尽管可以吃饱,但没油水,容易饿。老实说,每天上午上10点至12点的课的时候,肚子是饿得很难受的。   大一新生的课程基本都是必修课,包括:大一国文、英文、中国通史、逻辑学、一门社会科学、一门自然科学,还有伦理学等等,都由名家授课。如教大一国文的,有中文系的罗常培、朱自清、罗庸、杨振声、闻一多、沈从文、浦江清、李广田……皆一时俊彦。先后担任大一英文讲席的有:陈福田、莫泮芹、叶公超、柳无忌、潘家洵、钱钟书、陈嘉、谢文通、胡毅、卞之琳、刘世沐、杨周翰、李赋宁、查良铮……真是群星闪耀,目不暇接。而教逻辑学的是名教授金岳霖;教伦理学是文学院院长冯友兰;社会科学课中教经济学的是法商学院院长陈岱孙;教政治学概论的是著名政治学家张奚若、浦薛凤、楼邦彦、龚祥瑞、王戆愚……诸大师;教社会学原理的先后有陈序经、吴泽霖教授。真是名师荟萃,对学生来说这是一种幸运,是因抗日战争而得到的特殊机遇。因此多数人是想好好读点书的。   就我的感受来说:首先是中文系教授自编的大一国文课本使我大开眼界,体现了联大的特立独行。当时国民党教育部提倡复古,社会上“尊孔读经”的舆论颇盛。部颁大学国文教材以古文为主。联大反对这种逆流,选材既有古文,也有语体文。以我们1942年的课本为例,就有:《论语》(节选)、《左传:鞌之战》、《三国志·诸葛亮传》、李清照《〈金石录〉后序》、王国维《人间词话》(节选),还有陶渊明、杜甫、欧阳修、辛弃疾、秦观、李清照的诗词;语体文则选了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鲁迅《示众》、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林徽因《窗子以外》、丁西林的独幕剧《压迫》等等,都是经典之作,而且全无学究气。所选古文大都思想清新、感情真挚、朗朗上口,我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一些篇章。尤其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论语》选了《先进》篇的一小节。原文不长,摘录如下:   子路(名由)、曾皙(名点)、冉有(名求)、公西华(名赤)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如何?”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