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十年船山思想与哲学研究述评.docVIP

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十年船山思想与哲学研究述评.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十年船山思想与哲学研究述评.doc

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十年船山思想与哲学研究述评   摘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四十年是船山思想与研究在曲折中前进与发展的四十年。以侯外庐范式与日丹诺夫原则的影响为标志,这一阶段的船山哲学与思想研究趋于同质化与单一化。直到八十年代初,随着思想解放,传统的研究范式才发生了转变并随之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但总体上,虽然这一时期的船山研究存在着不少问题,却依旧在不断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 王船山;《船山学案》;日丹诺夫原则;述评   中图分类号: B2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7387(2013)02-0052-07   一、侯外庐对船山的几个思想判定及其商榷   上承1942年出版的《船山学案》,侯外庐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与思想方法,对船山之学做了反封建判定,并且认为晚清以来一百年的船山学研究失于片面。他说:   夫之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的爱国思想可以在他的遗书里随处看见。其中有一点是前人不敢说的,即他在《读通鉴论》(卷十三、十四)里已经接触到对封建社会君臣之义的怀疑,他批评“为天子防其篡夺,天下胥以为当然,后世因之,亦无异议”。因此,他敢于设想岳飞如果灭金,因而篡宋,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奇怪。在这些方面,船山的爱国思想已经超出了封建藩篱,解脱了一般的狭隘观点。有人现在还给王夫之带上了一顶浓厚的封建思想帽子,这事很粗暴的。……夫之以一位哲学思想家开启了中国近代的思维活动。他的哲学思想正和列宁批评黑格尔思想的形式性相似,有形式性的优点,也包含着形式性的劣点。……夫之思想,昔人专门研究的很少,梁启超只叙述过关于夫之思想的一些断片,而后来从事研究者,不论罗列其论点或综述其要旨,都不能表达夫之的学问所在。清末虽争诵夫之的史论,但有的是为了学作策论,以求应时务之选;有的是为了注意民族独立,而追述夫之的辩华夷的思想,以为反清的号召。……夫之正处于一个暴风雨降临的时代,这正如黄宗羲所说是“天崩地解”的时代。在十六、七世纪之交,中国历史正处在一个转变时期,有多方面历史资料证明,当时有了资本主义萌芽。因此,在社会意识上也产生了个人自觉的近代人文主义。夫之的《噩梦》,《黄书》和《搔首问》等著作,就含有丰富的反抗封建制度的精神。[1]   在上述引文中,侯外庐彻底贯彻了梁启超、胡适以来“以西学格船山”的思想传统,并就此得出了船山之学“反封建”、“启蒙时代之人文主义”等思想结论。但从当前研究来看,上述判定存在着诸多问题。譬如明末清初的“资本主义萌芽”,从当代史学研究的角度来说就是个存在争议的问题。此外,侯氏讲船山反对封建君臣之义也存在明显问题。   船山仲子王敔所撰之《大行府君行述》有云:   年七十三,冬尽,于罏间成律诗二首。其一曰:“荒郊三径绝,亡国一孤臣。霜雪留双鬓,飘零忆五湖。差是酬清夜,人间一字无。”此亡考绝笔也。久病喘嗽,而吟咏不辍。次年元日,尚衣冠谒家庙。二日清晨起坐不怿,指先大父行状、墓铭付长孙若曰:“汝慎藏之。”谓敔曰:“勿为吾立私谥也。”良久,命整衾。时方辰,遂就箦,正衾甫毕而逝,享寿七十有四。遗命禁用僧道。自题铭旌曰:“亡国孤臣船山王氏之柩。”自题遗像曰:“把镜相看认不来,问人云此是姜斋。龟于朽后随人卜,梦未圆时莫浪猜。谁笔仗,此形骸,闲愁输汝两眉开。铅华未落君还在,我自从天乞活埋。”葬于衡阳西乡金兰都高节里之大罗山,自志其墓曰:“明遗臣行人王夫之字而农葬于此,其左则襄阳郑氏之所祔也。”铭曰:“抱刘越石之孤忠而命无从致,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幸全归于兹丘,固衔恤以永世。”[2]   从王敔所记述的船山临终言行来看,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自诩为明臣。由衣冠谒家庙、到勿立私谥、整衾等等,完全是一个儒家士大夫典型的“得正而毙”与曾子式的“而今而後,吾知免夫!”(《论语·泰伯》)的临终时刻。在这个意义上,强调船山对所谓“封建社会君臣之义”有所怀疑云云,显然甚为可怪。其次,侯氏“因此,他敢于设想岳飞如果灭金,因而篡宋,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奇怪”的说法也存在问题,这一说法的原文出处如下:   “桓温伐燕,大败于枋头,申胤料之验矣。胤曰:‘晋之廷臣,必将乖阻,以败其事。’史不著乖阻之实,而以孙盛阳秋直书其败之,则温之败,晋臣所深喜而乐道之者也。会稽王昱不能自强,而徒畏人之轧己,王彪之弗能正焉。呜呼!人之琐尾而偷也,亦至是哉!秦桧之称臣纳赂而忘雠也,畏岳飞之胜而夺宋也。飞亦未决其能灭金耳。飞而灭金,因以伐宋,其视囚富俘兄之怨奚若?而视皋亭潮落,碙门飓发、块肉无依者,又奚若也?……舍夷夏之大防,置君父之大怨,徒为疑忌,以沮丧成功,庸主具臣之为天下谬,晋、宋如合一辙,亦古今之通憾矣!春秋予桓、文之功,讳召王请隧之逆,圣人之情见矣。”[3]   从上述引文来看,船山这段材料是讽刺东晋与南宋君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