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儒学史略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北儒学史略谈.doc

湖北儒学史略谈   摘要:湖北儒学史与周边地区及全国的儒学史相互联系,与佛、道、耶、回诸家诸教彼此激荡。相互影响,是整体学术思想史的一个部分。在一定时间期限内,湖北的儒学并不比别的地区更精彩。但湖北的儒学也有自己的特点,考察这些特点,需要做社会学、历史学的研究,还要与社会经济、教育、书院史等相联系,这都不是在这篇文章中能解决的问题。我们还只处在摸清家底的阶段,故本文只是请大家关注一些人物及其思想。   关键词:湖北;儒学史;略谈   中图分类号:B222(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3)01-0005-08   一、春秋战国时期随、楚的儒学   我们一定要改变一个先入为主的看法,人们一谈到荆楚文化往往只谈道家文化,以为荆楚文化中不包括儒家文化。或儒家文化在荆楚并不重要。其实,春秋战国时期北方与南方、中原诸国与楚国、儒家与道家在不断融合的过程之中。   今天的随州、十堰地区,春秋时代仍是周的封地,至少名义上如此,文化上主要受礼乐文化的影响。周宣王时期当过内史的尹吉甫是房陵(即房县)人,参与了北伐、南征,是大诗人。尹吉甫有重民敬德的思想,他在《大雅·蒸民》篇中泳叹:“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意思是说:上天生养了万物,有一类事物就有这类事物的法则;而老百姓秉执的常道,是趋向于美好的道德。这就肯定了人的善性。孔子赞扬这首诗是“知道”之诗。   季梁是春秋早期汉东诸侯随国大夫,活动年代约公元前700年前后。随侯是周的诸侯,姬姓。在强楚弱随的形势下,为随国的生存发展,季梁在政治、军事上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使随国成为“汉东大国”。季梁是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代表。他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左传-桓公六年》)在儒学的前史上,他较早地提出了“道”、“忠”、“信”的概念,指出:“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同上)他肯定政治事务中,尊重老百姓的意志是第一位的,甚至说民意重于神意,神意也即民意。他强调君臣上下各级官吏要有完善的德行,三季农事不扰民,修好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亲睦亲族,“修政而亲兄弟之国”,敬祀神祗,神祗也会赐福随国。随侯一度听从了季梁的谏言,治理好国内的政治,楚国也就不敢来侵犯了。   楚国君臣有传习《诗》《书》《礼》《乐》《易》的传统。楚庄王(公元前613-前591年在位)征伐陈国得美女夏氏,大臣申公巫臣引《周书·康诰》劝阻庄王纳夏氏为妃。当潘党建议收取晋军尸首回去暴骨观兵,炫耀武力时,庄王引用了《诗经》中武王的《颂》与《武》篇,纠正潘党的战争观,指出:武功,是用来禁止强暴、消弭战争、保持强大、巩固功业、安定百姓、和谐大众、丰富财物的。   申叔时是庄王时期的大夫。据《国语·楚语上》,楚庄王委派士密教育太子箴(即后来继位的楚恭工),士喜请教申叔时,问如何教育太子?申叔时回答说:教之《春秋》,通过历史教育使太子懂得褒扬善而贬抑恶;教之《世》,用先王的世系教育太子,使知有德行的人名声显扬,昏庸的人要被废黜,以鼓励或约束他;教之《诗》,使之以先王的美德来励志;教之《礼》,使之知规矩法度;教之《乐》,使之脱离污秽与轻浮;教之《令》,使之懂得百官职事;教之《语》,使之明德,懂得先王以德待民;教之《故志》,使之知历史兴废教训,而有所戒惧;教之《训典》,使之懂得族类的发展,必以道义为指南。由此可见当时楚国教育太子的教材,除楚国的历史读物外,还有来自中原的《春秋》《诗》《书》《礼》《乐》等。他希望通过读书,通过太子师、贤良的批评指点与辅佐,使太子明施舍以导之忠,明久长以导之信,明度量以导之义,明等级以导之礼,明恭俭以导之孝,明敬戒以导之事,明慈爱以导之仁,文武兼备,赏罚分明,严谨处事。申叔时在这里强调诗礼之教,重视仁德、孝顺、忠诚、信义的价值指引。得到士宴与楚庄王的肯定。总之,申叔时提倡善、德、忠、信、节、义、礼、孝、仁、文、武、罚、赏,其核心内容是“耸善而抑恶”,追求“心”之“善”。   儒学的创始人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周游列国时,使子路问津(渡口)处,即在今武汉市的新州。孔子的一个学生公孙子石是楚人。儒家八派之一仲良氏之儒的领袖人物——陈良是楚人。他曾到北方留学,是高才生,其学识超过了北方的学者,后来又回到楚国任教。孟子赞扬道:“陈良,楚产也,悦周公、孔子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孟子·滕文公上》)据郭沫若考证。陈良是屈原的老师。   观射(yi)父是楚昭王(公元前515-前488年在位)时期的大夫。据《国语·楚语下》,他在回答楚昭王的提问时,详细解释了《周书》记录的上古社会颛项“绝地天通”的意义。什么叫“绝地天通”呢?根据观射父的解释,上古时民神不相混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