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湘传统史学及其近代转型.doc
湖湘传统史学及其近代转型
[摘要] 湖湘文化中有着一以贯之的治史传统。近代以降,湖湘学人分别参与了西方“新史学”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引进和传播,从而促成了传统史学的近代转型。转型后的中国史学,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这其中便包括湘籍历史学人的突出贡献。
[关键词] 湖湘文化; 传统史学; 近代转型; 湘籍史学家
[中图分类号] K20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1763(2013)01―0021―07
中国史学如同中国文明一样,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波逐浪涌,前后相继,从未中断。18世纪中叶以后,随着时势巨变和西学的输入,一系列新的史学观念和史学样态逐渐产生,遂有传统史学的近代转型,此一转型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始告完成。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在传统史学领域本不彰显的湖湘学人开始崭露头角,他们当中的一些人逐步成长为知名史学家,其卓越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史学的现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一湖湘史学传统
湖湘史学源远流长。如果说远古时期有关楚地的神话传说还不足以称“史”的话,那么至迟到魏晋以后,史学在湖地地区已经着实产生了。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是,东晋时长沙人邓粲写出了《晋纪》,该书又称《元明纪》,专述东晋元、明二帝故事。另外《隋书?经籍志》中有《楚国先贤传赞》、《长沙耆旧传赞》、《零陵贤传》、《南岳夫人内传》等专门记载楚地名人的史篇,这些篇章当为湘楚学人所作。
唐代,湘人在史学方面有了进一步的作为。其时,长沙人欧阳询先后参与了《魏书》、《陈书》的撰修;其多达百卷的史学代表著作《艺文类聚》所引古籍1431种,保存了不少隋唐以前的珍贵史料。另一位长沙人欧阳凯则有十卷本的《五代史初要》问世。又有祁阳人覃季子,“其人生爱书,贫甚,尤介特,不苟受施。读经传言其说数家,推太史公、班固书下至今,横竖钩贯,又且数十家,通为书,号为《覃子史纂》”。柳宗元:《覃季子墓铭》,《全唐文》卷五九0。
宋元时期,儒学的发展进到理学阶段。在对理学的探讨和传播过程中,形成了以本籍福建而迁居湖南衡山之胡安国及其子寅、宏,以及籍贯四川而寓居湖南的胡宏弟子张为代表的湖湘学派。湖湘学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强调经世致用,主张“通晓时务”、“留心经济”, 反对“腐儒”学风,因此其较为看重历史,重视借鉴历史上经验教训为现实政治服务。湖湘学派的史学成就,较重要者有胡宏的《皇王大纪》,胡寅的《读史管见》,以及张的《通鉴笃论》。不过由于湖湘学派的学术重心并非史学,他们只是为了发抒自己的理学见解而借助于历史,故其所撰尚非严格意义上的史学著作。
史学并非等于史料学。历史撰述总是受着某种史观的支配或者说是某种史观的表达,古今中外,莫不如此。故而,我们不应轻视宋代湖湘学派的史学地位,对于生活于明末清初、同样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史学家的湘人王船山,也当作如是观。王船山一生著述颇丰,所涉包括哲学、史学、文学、政治等方面,而其史学著述,最值一提者为《读通鉴论》。该书以三十卷六十余万字的篇幅,对《资治通鉴》所载自战国至五代共一千三百余年的历史进行评论,可谓一部重要的史论专著。该书体现了王船山丰富的史学思想。他说:“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为史者,记载徒繁,而经世之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枢机以效法之无由也,则恶用史为?”这是强调史学的经世功能。他称我国古代是“人自为君,君自为国”,“万其国者万其心,而生民之困极矣”。至殷之末,已至“穷则必变之时”。于是周代有分封诸侯之举,天下“渐有合一之势”。“而后世郡县一王,亦缘此以渐统一于大同,然后风教日趋于画一,而生民之困亦以少衰”。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六,卷二十。这说明他已认识到历史是不断演变和发展着的。同时他又指出:“顺必然之势者,理也。理之自然者,天也。……天者,理而已矣。理者,势之顺而已矣”。 王夫之:《宋论》卷七《宋哲宗》一。以此观之,我国“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这是他的“理、势、天合一”的历史理论。王船山是传统湖湘史学的杰出代表,他的史论及史学思想,对后世史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自鸦片战争时期开始,随着西方列强的频频入侵,中国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之变局,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之主题。在此形势下,史学的经世功能得到进一步强调,史学工作成为爱国救亡运动的重要一翼。其时,一批湘籍人士如魏源、陶澍、贺长龄、曾国藩、王?运、郭嵩焘、谭嗣同、陈天华、杨毓麟、宋教仁等,纷纷以不同方式撰写史著,以为现实斗争服务,其中尤以魏源为最。魏源曾代江苏布政使贺长龄辑成百卷本的《皇朝经世文编》。《文编》收录清初至道光以前的论著、奏疏、官书、信札等共计一千三百余篇,涉及作者约七百人,是一部集中反映有清以来政治、经济、文化、学术思想和军事的大型资料集。有人曾经指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