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游崂行迹考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蒲松龄游崂行迹考述.doc

蒲松龄游崂行迹考述   [摘 要]康熙十一年蒲松龄等人来游崂山,但行程之记文字寥寥。今根据地方文献与崂山地理形势,复建了其游崂经行路线与当见景致,探明了观日、观海市之“青玉涧”、“番辕岭”的所在,考证此行尚有崂山北麓的鹤山之游。对蒲松龄二次来崂与对崂山道乐有所贡献的传说进行了考察,认为或有可能。   [关键词]蒲松龄;游览;崂山;行迹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3)02-0097-08   《聊斋志异》中多篇故事语涉崂山及其边域,《崂山道士》、《成仙》、《龁石》、《香玉》叙事崂山,《海公子》、《阳武侯》言说其周边岛屿,《罗祖》、《莲花公主》、《柳氏子》、《黑鬼》等述及毗邻二邑即墨、胶州事。从写就如许作品来看,蒲松龄对崂山及周邻之地风土、掌故应熟稔,兼有《崂山观海市作歌》等咏崂诗词传世,人们认为他或不止一次来崂游览、采风。   一、游崂时间与同道   但是目前有文献可证而为学者认定的,只有康熙十一年(1672)的崂山之行。盛伟先生编《蒲松龄年谱》“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三十三岁”条下有记:“是年夏,与高珩、唐梦赉、张绂(字孔绣)等八人,同游崂山,并作《崂山观海市作歌》。”[1] 3376路大荒先生编《蒲松龄集》中,《崂山观海市作歌》等诗歌附在癸丑(康熙十二年)年下,因而有康熙十二年(1673)蒲松龄游崂之说。《崂山观海市作歌》诗作时间无题记,但蒲松龄好友唐梦赉《崂山看海市诗补赋》之记景象与蒲诗所述几同,应为游崂山共观海市,唐梦赉《志壑堂杂记》又记:“壬子之夏,游劳山,见海市。”[2]4游崂时间因被认定为“壬子之夏”。《淄川县志》载张绂《焕山山市记》文亦记:“向者壬子初夏,偕同人游二劳山”遇雨观海市事[3]。崂(劳)山旧有大崂山、小崂山之谓,“二劳山”即崂山。张、唐所记游崂时间一致,蒲等八人游崂时间得以确证,即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初夏。   康熙十年(1671)初秋,蒲松龄辞去宝应知县孙惠幕僚之职归乡,原因是近两年“代人歌哭”之差有违心志,主要还是为了备考来年乡试。康熙十一年,居家苦读的蒲松龄,或许为了排遣诵背经书的无聊,或许难遏一探崂山美景、仙道传说的渴望,初夏之际,值崂山山花烂漫、岩树青葱时,偕同友人来崂,饱览了仙山秀色神姿。   虽游崂同道各著诗文,无彼此提及,但同一时间咏记同一事,以此同行八人中可确定名姓者有高珩、唐梦赉、张绂等人,皆为淄川士绅。其生平及与蒲松龄关系大略如下:   高珩(1612—1697),字葱佩,号念东,晚号紫霞道人。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入清先后任秘书院检讨、国子监祭酒、吏部左侍郎、刑部左侍郎等职,康熙十年(1671)升刑部右侍郎。十一年(1672)正月,高珩请假归乡,十九年(1680)致仕。高珩生平作诗万首,著有《劝善》书,诗文结为《栖云阁集》。蒲松龄与高氏家族有姻亲关系,高珩因称蒲为“亲家”。蒲松龄随高、唐等东游崂山后,一度住任高家塾师,后坐馆毕际友家,也是高珩推荐。康熙十八年(1679)《聊斋志异》结集,高珩作序并力推[4,5]。   唐梦赉(1627-1698),字济武,号岚亭,别号豹岩。清顺治六年(164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九年(1652)任秘书院检讨,因谏阻翰林院译《玉匣记》、《化书》为满文,被罢官。其后无意再仕,安居乡间,关心民瘼,结交士林,奖掖后学,为淄川文人领袖。有《志壑堂集》、《志壑堂后集》、《借鸽楼小集》、《林卑漫录》等著述,曾参编《淄川县志》、《济南府志》[6]。唐梦赉长蒲松龄13岁,是继高珩后为《聊斋志异》的作序者。唐梦赉深为蒲松龄敬重,《聊斋志异》中《泥鬼》、《雹神》篇皆为对他的神异记事[5]。   张绂,字孔绣,号似圣,生于缙绅之家,明礼部尚书张至发之孙,清顺治年拔贡,地方名士,终身未仕,参修过《淄川县志》[7]。其子张笃庆(1642-1715),字历友,号厚斋、昆仑山人,少时与蒲松龄、李尧臣等结为“郢中诗社”,作为同窗兼诤友,曾写诗规劝蒲松龄“聊斋且莫竞谈空”,莫因《聊斋》影响举业,亦以拔贡终老,在清代享有诗名,传入《清史稿·文苑传》[8]。崂山之行,其父与好友前往,笃庆是否同行,有待考证。   还有一位同行者赵金人,这是盛伟先生近来的考证。张笃庆有诗《赵徵君月麓》,其中一首称赞赵金人画作:“间画一沧州,前辈空依傍;龙眠及营邱,落落写屏障;波涛腕底飞,飞天来蓬阆。”[9]盛先生认为,所画为海市,是对八人游崂所观生于沧州岛处海市景象的描绘[10]。赵晋石,名金人,字晋石,号慎庵,原字百缄,别号月麓,庠生,结交多名士,曾设馆青云寺,慕名投师者甚多,著有《借山楼诗文集》[9]。为蒲松龄外甥,舅甥交好并曾同读,康熙九年(1670)蒲松龄作孙蕙幕宾,正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