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献词语拾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道教文献词语拾零.doc

道教文献词语拾零   摘 要:本文选取了道教文献中的一些词语进行训释,其中有些词语已被工具书收录或被学者讨论过,此处权且补充一些道教文献用例,有些是尚未被注意的,在此作一探讨。   关键词:道经 词语   在我国传统的“儒、释、道”三大文化体系中,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特异性。这种特异性决定了它们所宣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各异的。它们观察事物的着眼点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这些差异反映在文献中,较为显著的一点就是各自都有一部分特色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概念,正如葛兆光先生所说:“大家读道教的书可以发现,道教的语言相当特殊,它们有很多怪词,常常用一些隐语,好像暗号似的,让你不那么容易明白,像什么‘黄赤’‘五老’‘姹女’等等。”[1](P83)但有些词语也并非是所谓的“怪”,而是出于表达的需要。如“道教经典常常用各种极尽想象力的华丽辞藻来反复重迭地描写仙境、仙人的美妙,鬼怪、阴间的恐怖,其中尤其是写仙人的形象、仙境的布置、神仙出行时的仪仗,常常用‘金’‘玉’‘紫’‘绛’‘烟’‘霞’一类词汇意象来渲染和烘托意境。”[2](P11)这些特色词汇是了解道教文化的关键,因为这些词语都是在道教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是道教发展的必然产物。下面我们择取道教文献中数则特色词语,从语言学和宗教文化的角度进行训释。   【百巧】   (1)《女青鬼律》:“自后天皇元年以来,转生百巧,不信大道,五方逆杀,疫气渐兴,虎狼万兽,受气长大,百虫蛇魅,与日滋甚。”(18/239c)①   按:各种虚伪欺诈行为。“百”表概数,极言数目之大,犹言各种各样。“巧”有“虚伪、欺诈”之义。《集韵·效韵》:“巧,伪也。”《诗·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郑玄笺:“颜之厚者,出言虚伪而不知惭于人。”例中“转生百巧,不信大道”,表明因人们产生了“百巧”,所以变得不再信奉大道。“百巧”即各种虚伪欺诈行为。   【逋废】   (2)《玄都律文》:“至于租民物逋废积年,私自没入己,不传奏上。”(3/461b)   (3)《太上洞神洞渊神呪治病口章》:“或世人社庙逋废,昼夜担沙负石,填江塞海,不得休息,亡人愁毒,讼诉天曹主者,求取生人自代。”(32/721c)   按:“逋废”为同义复合词,表“旷废懈怠”之义。“逋”“废”皆可表“懈怠”义,如《晋书·蔡谟传》:“于是公卿奏曰:‘司徒谟顷以常疾,久逋王命。’”《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木门大夫劝之仕,不可,曰:‘仕而废其事,罪也。’从之。”例中所说“物逋废”“社庙逋废”分别指“旷废了对道官施赠缴纳财物”和“懈怠了对社庙的献祭”。   【除死著生】   (4)《老君变化无极经》:“除死著生诣太清,文字教案令分明。迁故迎新给所请,有功增录护群生。男官女官有别名,聪明主者炼人形。”(28/373c)   按:除死著生,指在仙箓簿籍之上除去死者,著录生者。陆修静《道门科略》记载:“天师立治置职,犹阳官郡县城府治理民物,奉道者皆编户著籍,各有所属。令以正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五日,一年三会,民各投集本治师,当改治录籍,落死上生,隐实口数,正定名簿,三宣五令,令民知法。其日天官地神咸会师治,对校文书,师民皆当清静肃然,不得饮酒食肉,諠哗言笑。”(24/780a)其中的“落死上生,隐实口数”即是说核实户籍,除去死者,著录生者,然后把这些情况上报“太清”(即天上的神仙居所)。道教认为人的生死祸福皆记载在天上的仙箓簿籍之上。   【存念】   (5)《上清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经》:“七童子即七宝之内精,化为七曜之上真,知其名则不死,修其法则神仙,泄其讳则失明,晨夕存念,则恒卫兆身。”(1/831a)   (6)《上清五常变通万化郁冥经》:“但每至其日,烧香执经,北向朝星,存念神真,乞丐神仙。如此便禳万灾,辟却凶患,神朗体清,还年反颜。”(5/875c)   (7)《女青鬼律》:“道以令天下男女各受道,思口诀真要以持示子。子可以存念神明,以真除邪。”(18/247b)   按:存念,指思念;想象。道教修炼法术之一。“这是一种意念的修炼,其特点是思念体内或体外的事物,或想象中的神”[3](P984)。“存念”为同义复合词。“存”有“思念”之义。如《诗·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念”亦可表“思念”之义。《说文·心部》:“念,常思也。”《诗·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在邑。”   【得属】   (8)《正一法文经章官品》:“讨天君,官将一百二十人,治六丁室,主收疾病时瘟毒之鬼,若在船上得属者,伤寒连病相易五瘟之鬼。”(28/542b)   按:“得属”为同义复合词。“得”有“患,感染”之义,其例甚夥。如《论衡·订鬼篇》:“凡人不病则不畏惧。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中论·序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