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上古帝王之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尚书》:“上古帝王之书”.doc

《尚书》:“上古帝王之书”   要说起中国古代史书的座次,《尚书》恐怕要排第一把交椅。书名中“尚”在古汉语中常同“上”,这里表示上古、远古的意思;“书”是古代记载史事类内容的一种著作类别,“尚书”顾名思义,就是记载上古历史的书,东汉王充在其《论衡·正说篇》中称它为“上古帝王之书”。中国古代的史书多记帝王之事,这是一个传统。   不过,“尚书”这个书名是在汉代以后才有的,在先秦时期它只称为“书”,孟子的名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其中的“书”即指《尚书》。《尚书》在先秦时期常被《左传》《国语》《论语》《墨子》《孟子》等书广泛引用,文献中频繁出现“诗曰”“书云”的现象,说明《尚书》和先秦另一部伟大经典《诗经》一样,在当时广为士君子们所称诵和推崇。正因为它的经典性,后世又常常称其为“书经”。   《尚书》各篇作者已不可考,各篇的写成既非同一时代,其作者也并非同一人,它是将中国上古历史记载和部分追述上古历史的著作汇编在一起,过去相传曾有百篇之多,最后是经过孔子删定而成。孔子是否确曾删《书》,学术界还存在争论,但孔子曾把它作为教材来教学生,是没有疑义的。西汉以后,《尚书》就已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但经过秦始皇焚书坑儒,西汉时流传的《尚书》只剩下了28篇左右。今天所见“十三经”中的《尚书》有58篇,其中多出来的篇章,后世称之为“伪古文尚书”或“晚书”,它们可能是魏晋时有人根据先秦文献中引用《尚书》的一些资料伪造而成,这经过宋代和明清一些学者的考证,以及对2008年入藏于清华大学的一批战国竹简中《尚书》篇章的研究,基本已成定论。不过,这些伪古文篇章,也自有其价值。   这58篇的《尚书》,在内容结构上由四个部分组成,即《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分别依历史先后顺序记载了尧舜和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具体来说记事是上起尧舜,下至春秋中期的秦穆公。《尚书》中的首篇,是《虞书》中的《尧典》,记载了尧的功绩,开篇就讲:“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大意是:考查那上古之世,尧的名字叫放勋。但《尧典》并非作成于尧的时候,而是属于后人追述而成的篇章之一。《尚书》中各篇的写成,早晚多有不同,总体来说,《周书》部分,才基本都是当时的作品;《商书》部分,有不少篇章当为后世追述;《虞书》和《夏书》的写成更晚,尤其像其中的《禹贡》篇,可能晚至秦代。不过即便如《尧典》虽作成较晚,使得其中杂有一些后世方有的制度、观念等,但其记载也能反映我国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如部族集体议事、禅让制、大洪水等,有些内容亦与甲骨文颇合,所以对研究我国上古时期的历史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尚书》中多数篇章重在记言,所记多为君主训誓臣民和臣下告诫君主之辞,另有少数叙事之篇。根据篇题和内容,有“典”(重要的典籍,如《尧典》《舜典》),有“谟”(同“谋”,指君臣之间的谋议,如《皋陶谟》),有“训”(指大臣对君王的训诫和建议,如《伊训》),有“诰”(指君王对众人发布的告谕,如《大诰》《康诰》),此外还有“誓”(君王在战场上的誓师讲话,如《牧誓》),有“命”(君王对某个人封赐特权或责任的诰命,如《文侯之命》)。所以《三字经》中就说:“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史书在中国古代往往被君主用来“资治通鉴”。《尚书》,这部中国最古老的史书,也是一部经典的政治教科书:政治经验、统治思想、施政方略在书中被一再反复叮咛。它不仅在先秦受到重视,而且此后历代亦为统治者和士人所重视,在《汉书·艺文志》“六艺”的排列次序中,《尚书》的重要性仅次于《周易》,位列第二。后世对此书中部分篇章在文化与伦理上的延伸阐释,更是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化,例如伪《大禹谟》篇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意思是:人心自私危险,道心幽微难明,只有精硏专一,诚信地遵行中道),被称为“十六字心传”,是宋明理学的核心命题,朱熹认为它就是尧舜相传之道,是君主治理天下的大法。   历来注疏解释《尚书》的书很多,如果你有耐心不惮繁芜,“十三经注疏”中托名孔安国作注、唐代孔颖达作疏的《尚书正义》值得一读,它汇集了唐代以前对《尚书》的注解;如果你喜欢简略通俗一点,近现代学者也有不少著作可供览阅,例如王世舜的《尚书译注》,不过此书只就汉代流传的那28篇作解。   《历史的复盘》   副标题:百年纷争人与事   范泓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4月   定价:39.80元   本书对百年来若干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盘点,故谓:历史的复盘。如革命党人与洪门会党(天地会、三合会)的渊源,同盟会“革命的本钱”——武装起事经费来源,王云五与金圆券风潮,蒋介石日记中的高陶事件,“中研院”近史所的曲折创建,家人眼中的胡适,以及黄远庸、汤化龙、冯自由、陈炯明、罗家伦、易君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