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平静的黄埔军校校园.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并不平静的黄埔军校校园.doc

并不平静的黄埔军校校园   建设党军是国民党改组的重要内容之一。蒋介石率领的孙逸仙博士考察团赴俄重要使命就是请莫斯科帮助筹建国民党的党军,最初设想由国民党选派忠于党、“忠于工人阶级”的人进苏联军校学习。然而苏俄总参谋部军事学院只可接纳 3-7个人,军事学校不过50人, 毕竟是杯水车薪,于是衍生出一个由莫斯科帮助国民党建立军校的主意。此后,双方就建立军校、校址等事进行了进一步商洽,筹备军校之事逐渐成形。1924年1月28日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孙中山指定黄埔为中国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址。1924年6月16日,学校举行开学典礼。突出党军性质,是黄埔军校筹建和开办过程中始终遵循的原则,也是这所军校区别于其他军校或讲武堂的一大亮点。   黄埔军校开办初期,孙中山的“联俄”方针成为“黄埔精神”的重要内涵,校园内洋溢着中苏友好的气氛,然而校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已经出现并持续发酵,1925年年初成立的以追随共产党的青年为主体的青年军人联合会与孙文主义学会的对立日益明显,可以说黄埔军校内围绕中国革命道路、围绕中共跨党等问题的斗争一天也没有停止,从而为后来的国民党对共产国际和中共关系的破裂深深埋下了伏线。   黄埔军校透视出的共产国际因素   首先是苏俄援助的经费和武器。军校究竟从莫斯科得到了多少经费,至今无从确切计算,因为援款是从不同渠道划拨的,例如最早在 1923年1月4日,俄共(布)中央委员会决定“从共产国际的后备基金中”拨出一笔款给国民党。次年3月下旬俄共(布)决定给国民党拨出五十万卢布,一万支步枪和一定数量的炮。还有些钱来自外交人民委员部的预算,“但整笔款项均以外交人民委员部的名义提供”。 苏俄援助的第一批军火于1924年10月8日由《沃罗夫斯基号》交通船运抵广州。一批苏联顾问也同船前来。 孙中山写了欢迎词,感谢俄国援助,歌颂中苏友谊。1924年11月15日前,军校已经使用了苏联援助的275000广东元。到是年12月,在苏联援助的总款额127244广东元中,有10万元给了国民党党军。冯玉祥北京政变后苏联援助开始向广州和冯玉祥部两路分流。到1925年10月给华南和华北的援助共布。   第二是苏联顾问。1923年3月8日俄共(布)决定应向孙中山派遣政治和军事顾问。由苏联驻华武官阿?伊?格克尔负责。第一批五名顾问于1923年6月21日到达北京,其中波利亚克是最早出现在孙中山身边的顾问,后为黄埔军校的第一任首席顾问,1923年10月16日鲍罗廷被孙中山任命为国民党组织教练员。陆续前来的顾问中有各军兵种的专家, 如巴甫洛夫(汉名高和罗夫)、契列潘诺夫、布留赫尔(汉名加伦),至1924年底,苏联顾问人数达到25人。顾问办公处设在广州东山。   军校的学制和课程设置同样反映出苏式特点。学制为期六个月。学员们主要是接受各种军事训练。但另有突出的特色,是开设了一些理论课程:中国国民党史、三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政治经济学、帝国主义等计18门。   课程的设置中包含着明显的影响校园稳定的成分:三民主义与共产国际的不兼容性。教官宣讲的基本是苏联的观点,如“帝国主义”课讲的是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论述,称资本主义已经进入垂死腐朽的阶段,日薄西山。“经济思想史”则归结到“要站在无产阶级的观点上”以革命手段消灭阶级,实行苏式共产主义。共产国际对第二国际“妥协派”的理论,对欧文、傅立叶的空想社会主义的批评,以及列宁主义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观点贯穿于各科教学中。政治总顾问鲍罗庭则亲自执教鞭任政治讲师,为贯彻苏式理论把关。   尽管国民党与共产国际赋予世界革命含义并不相同,学员们对于什么是世界革命也知之甚少,但由于国际交往的频繁,在黄埔创建初期,校园里毕竟洋溢着世界革命的气氛。   因国民革命的需要,军校设立了许多分校,如潮洲分校(1925年)、武汉分校(1926年4月)、长沙分校(1926年11月)、南昌分校等。1927年北伐结束后,军校本部迁移至南京。但由于国共关系的变化,军校国共合作的性质已经消失。   小小的黄埔岛记载了国共两党最早几代干部共同走过的岁月。军校前5期共毕业7399人,国民党的邓文仪、贺耀组、黄维,共产党方面的徐向前、罗瑞卿、刘志丹、陈赓、周恩来、聂荣臻、恽代英、肖楚女、叶剑英等,走出校门后都成为重要的“为主义而战”的军政干部,不过他们的主义并不相同。从中明确看出共产国际对中国近代史和军事史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三民主义与共产国际理论的对垒   三民主义与共产国际理论的正式对垒与军校的发展如影随形。在黄埔军校建校之前,一些国民党高层人士对苏联帮助国民党改组表示怀疑,认为陈独秀和鲍罗廷在“利用”国民党,其某些做法有悖“国民党党义”。这种指责并非空穴来风。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