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是怎样形成的.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制度是怎样形成的.doc

制度是怎样形成的   我要讲的,其实是一个故事,是人跟制度博弈的故事。这个故事从唐代后期开始,到北宋前期结束,里面的主要角色有皇帝、皇帝的家臣、藩镇还有军队。   唐后期政治的三大特点,大家想必都是知道的:藩镇割据、激烈的党争和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实质是中央开始无法有效控制地方。8世纪起,唐帝国遭遇了激烈的异族军事挑战,为了保卫帝国的安全,不得不开始大规模使用“募兵”——也就是完全脱离农业生产的职业兵。军队的确能打了,但是麻烦也随之而来了——军人集团变得强大而难以控制。这些军人和他们的领袖节度使结合成为一种带有高度分裂倾向的力量。   党争是官僚集团上层的分裂。宰相大臣们迷失了方向和理想,“不忧国家之不治,而唯恐其党之不进也”,对朝廷国家的现状和未来漠不关心。朝堂之上,充斥着小群体的争权夺利。官僚集团的上层与下层之间也发生了可耻的分裂:高官利用国家资源为自家儿郎营造了升迁高速路,世代占据中央高位。没有背景的才俊之士根本上不来,只好在本地图生存谋发展,把身家性命与藩镇捆绑在一起。   太监管皇帝   ——唐代宦官权力有多大   唐代的宦官是被骂得很凶的一个群体。清朝人赵翼说,唐代宦官的权力之大实在是亘古未有,“宦官之权,反在人主之上,立君、弑君、废君,有同儿戏。”为什么会这样?“推原祸始,总由于使之掌禁兵、管枢密”——唐后期仅有的那点儿中央军都是由宦官掌握的,宦官还担任枢密使,有干预军国大政的便利,除此之外,但凡唐中央能控制的藩镇,还有宦官所担任的“监军使”参与当地军队的管理。   赵翼的总结大致是对的。那么,为什么皇帝要把他手里仅剩的兵力和信任都交付到宦官的手里呢?很简单,因为宦官是皇帝的“家臣”,是皇权的寄生物和附属品。文官武将都有子有孙,有家族裙带,也就有私心;而宦官在生理上已经断绝了人伦子嗣,在社会心理也被隔绝在正常社会之外。跟普通官僚比起来,宦官更缺乏独立性,他们与皇帝之间的关系更密切,更亲昵。跟着皇帝很荣耀,若被皇帝抛弃便一文不值。宦官的一切都是“狐假虎威”来的,当不得真。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宦官专权其实意味着皇帝的手伸得更长了。在遭遇了强大的外部威胁、中央控制日渐削弱之后,皇帝正在努力往前站,用“自己的人”直接抓权。唐代宦官所担任的职务其实比赵翼说的要复杂和丰富得多,除了枢密使之外,还有皇城使、军器库使、飞龙使、牛羊使、供奉官,等等,恕不一一列举。他们的具体工作,基本上都可以“顾名思义”,猜得不准也差不多。皇城使负责维护皇城安全,军器库使掌管军器收储,飞龙使养马,牛羊使负责为宫廷和官府提供肉食。供奉官就是在皇帝身边服侍、随时听候调遣的意思。你猜对了吗?首都的安全、京城的武库、马匹——这时候的马是军事物资、皇帝的“小金库”都是宦官在管。帝国的有效版图萎缩了,而皇帝对有限资源的控制却加强了,宦官就是他的爪和牙。   “万能”家臣   ——皇权下的临时工   唐帝国摇摇欲坠,然而,没人推还是倒不了的。推了最后一下的那个人,大家都知道,是黄巢的叛将朱温。朱温在篡唐之前,曾经对宦官大开杀戒。但是,宦官所担任的那些职位,却被他保留了下来,而且后来不断增长。唐末是24个“某某使”,朱温杀宦官之后留了9个,不到10年增加到26个,50多年后发展到45个。每一个“某某使”底下还有一个“某某副使”,加起来人数不少,供奉官之类的更是一大群。   为什么这些职位会被保留下来并且得到发展?因为朱温以及后来的皇帝们身边也有一群“家臣”需要安置。什么样的人才能当皇帝?如果在和平时期问这个问题,答案肯定跟天命、德行有关。在五代这个兵荒马乱的时代,答案则是直截了当、毫不掩饰的:“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尔”。“过此(节度使)则为天子”——最强大的藩镇打败了、制服了弱小的藩镇,黄袍加身即是皇帝。五代皇帝当节度使时候的那些“家臣”——也就是没有官位的亲信随从,就被安置到了从前由宦官担任的位置上。这些人的效忠对象是皇帝本人,而不是朝廷国家,他们是皇帝的亲信然而地位却并不尊贵——论兵权没兵权,论文化没文化,论社会影响力没社会影响力——离了皇帝,他们什么都不是——但是,正因如此,皇帝才最信任他们。在那个忠诚土崩瓦解、以势力为信仰的时代,依附者最可靠。   五代的皇帝跟唐后期的皇帝比,其实要“厉害”得多。最强大的藩镇“变身”为天子,“兵强马壮”那是不在话下的;皇权在手,更可以继续加强中央军的建设。靠着手里的兵力,皇帝当然会尽力伸张皇权、加强中央控制。“家臣”成了皇帝最得心应手的工具。   出使传信是“家臣”最常干的“活计”,它包括不同政权之间的出使,也包括同一政权治下中央与地方、皇帝与藩镇、行营与皇帝之间的信息传递。行军打仗,“家臣”是必派的。当时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单位叫做“行营”。行营的军队通常由中央军和藩镇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