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私家藏书的文化意蕴.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私家藏书的文化意蕴.doc

古代私家藏书的文化意蕴   关键词:古代;私家藏书;文化;意蕴   摘要:文章从古代三个发展时期的文化学角度对私家藏书的文化意蕴做了重点考察。古代许多学者、藏书家基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信仰和对保存传统文化的强烈责任感而收书、藏书、校书、刻书,将古代的藏书事业不断推向高潮。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3)03-0129-02   1私家藏书的兴盛期   雕版印刷业的出现使古代私家藏书兴盛。两宋的雕版印刷,在唐代开创的基础上有了提高,使宋代私家藏书在观念上也发生了变化,收藏功能向多样化发展,精致的印本书,吸引着一些藏书家的价值观向着鉴赏的方向转化。雕版印刷术对于私家藏书的巨大影响是多方面的,最直观的反映是在藏书家人数和个体藏书数量的大幅度增加。书的形式也由卷轴改为册页,为收藏提供了方便。有文献记载,宋朝以前的私人藏书家不超过百人,而到了宋朝开始兴盛。宋代藏书家人数众多,据目前对宋代藏书家考证的情况来看,两宋藏书家的人数应不少于340人。其中有80余人藏书万卷以上,如北宋王洙父子藏书4万卷,南宋叶梦得藏书10万卷,这样的私人藏书数量是宋朝以前从未有过的。在五代入宋时期藏书名家以江正为首,与江正同时期的重要藏书家还有李昉、杨徽之、毕士安等人。到了北宋承平时期,藏书家首推宋绶、宋敏求父子。宋绶藏书不仅广博,而且勤于校勘,他总结校勘的名言是:“校书如扫尘,一面扫,一面生。故有一书每三四校,犹脱缪。”宋敏求继承父业,家中藏书数万卷,并且熟读朝廷典故,著书很多。他的藏书在父辈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增加到3万卷。两宋之际,赵明诚和李清照是北宋末年著名的藏书家和鉴赏家。宋代私家藏书与前代相比,具有人数多、藏量高、分布广、图书的整理和利用效果好等显著的特点。到了元代,雕版印刷术在宋代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所以在战乱后,元代私家藏书不但保存旧籍,还丰富了自己的收藏,从而涌现出一批藏书家。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多民族统一国家,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以及元朝统治者注意在武力征服后实行文治的政治、文化背景,因此,元代出现了一批少数民族藏书家,一些有远见卓识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提倡学习和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采用“汉法”,改变“旧章”。宋元时期的藏书活动无论在规模和内容上比前代更为丰富,在古代私家藏书历史中起着承上启下、推波助澜的作用。   2私家藏书的发展期   明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一个重要阶段。私家藏书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大大超过了公家藏书,不但传播了文化,对典籍文献的保护、流传也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为清代私家藏书事业的鼎盛奠定了基础。   明代初期私人藏书家以诸藩最富,他们有朱元璋赏赐的典籍。散文名家宋濂是明初较有影响的藏书家,青年时期开始藏书,到晚年便已藏书万卷。他的藏书有少数后来传入清代,如:北宋刻本《长庆集》、《春秋经传集解》、《史记》、《文选》等。明代前期著名的藏书家以江苏人居多,如:昆山叶盛、太仓陆容、长洲吴宽等。到了明代中期,私家藏书事业得到了持续的发展,如:杨循吉,此人好读书,嗜书如命,遇到好书不管多少钱都要买下来,使本来殷实的家境到了晚年变得赤贫,但所藏书有十万余卷。在晚年之际,杨循吉怕身后藏书遭到破坏,不得其所,于是将所藏书分赠给书友。与杨循吉同一时期的藏书家还有朱存理,藏书量虽不能与杨循吉相比,但著述颇丰。又如:何良俊,此人少年笃学,曾经20年不下楼,退出官场后,回家藏书、著述,并有命名“清森阁”的藏书楼,藏书4万卷,名画百签等数十种,后因战乱,藏书被毁。到了弘治年间,铜活字印刷得到应用。当时无锡华氏的会通馆、兰雪堂所印书籍,风行全国。与活字印刷兴起的同时,传统的雕版印刷依然风行,私家刻书越来越普遍,比之官刻毫不逊色。由于私刻的书大多数进入市场流通,所以成为私家藏书的重要来源。明代私人刻书业以南京最为昌盛,据史料记载,明代南京书坊达90多家,为全国之首。从史料记载和现存的古籍统计可以看出,当时南京书坊刻书的品种多为民间所需的小说、戏曲、传奇等。   明中期著名藏书家晁瑮在明代市民文化兴起后以大量收藏小说戏曲图书为特色,他的私藏书目《宝文堂书目》分33类、著录藏书7,829种,他的小说、戏曲的藏量在当时是很突出的。与晁瑮同时的高儒是一位军人出身的藏书家,他的私藏书目《百川书志》收书2,000余种、1万多卷,特点是将大批小说戏曲类书籍归于史部的传记、外史类。嘉靖以后,商品经济有了大发展,反映到文化上,市民意识逐渐产生,文坛上出现了“前六子”、“后七子”,他们以复古为号召,在复古运动的影响下,翻刻宋元旧书的风气流传开来,这些都有利于私家藏书事业的发展。   明代后期,出版印刷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私人刻书更为普及,出现了像吴勉学、陈仁锡、胡文焕、毛晋等著名的出版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