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时期衢州文科进士初探.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宋时期衢州文科进士初探

??? 两宋时期的衢州经济文化的发展达到了顶峰,众多进士的出现就是明证。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之分。而其中进士科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宋吕祖谦说:进士之科,往往皆为将相,皆极通显。正因为进士一科在宋代的重要地位,本文试图通过对两宋衢州文科进士的数量、结构、地域、姓氏等情况的分析,来解构两宋时期衢州的发展状况。 ??? (一)???? 两宋衢州进士总数 ??? 两宋衢州籍进士的总数,历来统计数字各异。明天启《衢州府志》记载有605人;清康熙《衢州府志》记载有537人①;雍正《浙江通志》记载有558人。笔者根据民国《衢县志》、民国《龙游县志》、清同治《江山县志》、清光绪《常山县志》、清乾隆《开化县志》五种地方志,结合明天启《衢州府志》、清光绪《衢州府志》、雍正《浙江通志》的相关记载,共记载进士742人。由于历代记载的缺漏、误载、同人不同名以及年号、科名误载等情况,笔者参考以上各地方志及其他资料进行了校对,有以下情况者不列入统计: 1、???? 外地进士,错列入衢州进士者。如柴成务,曹州济阴(今山东曹县)人。②而《天启府志》将其列为衢州江山人。考柴成务中进士是在开宝元年(968),而当时衢州地区尚属南唐管辖;尽管当时也有部分南唐人士前往汴梁参加科举考试,但能中状元是难以想象的。而且《宋史》记载柴成务的父亲柴自牧也是进士出身,但衢州地方志对此却无记载。又如魏矼寓居常山,并非常山人,其子魏钦承、魏钦绪等也不是常山人。常山县志按惯例将寓居者也列入,有误。又如赵时礻仑、赵希瀞等人,省志将其作为淳安人。考虑到省志对所载进士籍贯的通盘考虑,故从省志,不列入统计。 2、???? 县志、府志、省志中只有一种书有记载者。如汪允师、吴恕等人,仅有西安县志一种地方志有记载,其他省志、府志均无记载,为严格统计范围,因此不列入统计。又如汪文、江汝锡等人也是类似情况。 3、???? 科名无考者。如慎知礼、徐庸、蔡望等人,科名、中进士年代等情况无考,也不列入统计。 4、???? 未列入正式科次者。考两宋科举,共计118次,也就出了118位状元。③因此凡不在这118次科名之列的进士都是有疑问的,这种现象在地方志里有不少。如毛大亨、汪贤、汪隆、徐忠兴、江汝平等五人地方志记载为政和六年(1116)程瑀榜。考其前后科次,前有政和五年(1115)何栗榜,后有重和元年(1118)王昂榜,而且三年一次很有规律了,政和六年(1116)程瑀此榜有疑,故不列入统计。又如大观四年(1110)张纲榜、宝祐三年(1255)徐用儒榜等科次均属于这类情况。 5、???? 名字相近,疑为同一人,故重复者。中国人重名现象严重,科举考试中也会有重名的现象发生。天禧三年(1019)王整榜时就出现了睦州、衢州各有一位叫王言的进士。④为防止冒籍,科举考试要求表明乡贯,如衢州王言、睦州王言等,因此对于同一地区说,同名几乎是难以想象的。由于历史上的错误和疏漏,加上版刻途中的错漏和不规范用字,往往造成同人不同名。如徐柔和徐知柔,江澈和江徹,江士龙和江士隆等等。 ??? 综上所述,以上五种情况,合计109名进士不列入统计,具体名单见附录一。由此两宋时期衢州地区实有进士数为633人。⑤具体名单见附录二。 ??? 633名进士,对于两宋时期的各州府来说,不算少了。贾志扬在其著《宋代科举》(东大图书公司出版)中有一个表,记录了两宋时期两浙路14州的进士人数,从中我们可以管窥当时的情况。 ??? 两宋时期两浙各州进士人数表 序 号 州 名 北宋进士人数 南宋进士人数 未注明时期 进士总人数 名次 1 衢 州 250 359 0 609 6 2 杭州(临安府) 165 493 0 658 5 3 处州(今丽水) 193 506 0 699 4 4 明州(庆元府,今宁波) 127 746 0 873 3 5 台 州 38 377 0 415 12 6 温州(瑞安府) 83 1125 0 1208 1 7 婺州(今金华) 67 466 47 580 7 8 越州(绍兴府) 153 321 0 474 10 9 常 州 498 394 0 892 2 10 秀州(嘉兴府) 75 352 0 427 11 11 湖州(安吉州) 242 298 0 540 8 12 润州(镇江府) 137 126 0 253 14 13 睦州(治在今建德) 124 222 0 346 13 14 苏州(平江府) 213 317 0 530 9 ——表26,根据地方志编制,名次为笔者加 就江浙一带而言,北宋时期衢州的进士人数仅次于常州,名列两浙路第2位,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南宋以后,衢州进士的增长幅度远低于毗邻地区,处于中等水平,名次

文档评论(0)

h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