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国时期德州区域县志的编纂及其特色.doc
民国时期德州区域县志的编纂及其特色
[摘 要]辛亥革命后,德州区域各县修志差别较大,因各县具体条件不同,编纂者的立场观点和水平不同,志书修纂质量参差不齐。多数志书适应了时代的进步,充实了新内容,采用了新体例,但也有一些县志基本上延续旧志,少有新意。少数肯下力气搜访资料,内容详实,多数搜访资料功夫欠缺,内容简陋,但都为后人了解和研究当事一方的社会政治文化状况提供了重要材料。
[关键词]民国时期;德州区域;县志;编纂特色
德州区域明清时期经济、文化相对发达,修志较多,居山东各地区之冠,其中如德州,明代三次修志,清代十次重修,明清两代修志十三次,这在一般州县是不多见的,这说明地方官比较重视修志工作。辛亥革命后,山东省政府曾下令重修全省通志,并令各县修县志。各县修志差别较大,有修纂刊印者,有搁置不顾者。1912-1949年间,德州所属各县共修纂“民国志”15种,其中大部分系在旧志的基础上加以增补,也有部分志书为新修。因各县的具体条件不同,编纂者的立场观点和水平不同,志书修纂质量参差不齐。多数志书适应了时代的进步,充实了新内容,采用了新体例,但也有一些县志基本上延续旧志,少有新意。少数肯下力气搜访资料,内容详实,多数搜访资料功夫欠缺,内容简陋。
德州,秦为鬲县,隋为长河,宋为将陵县,元为陵州,明代始为德州,清因之,1913年一度改为德县,1948年又析置德州,直至1958年撤销。故1958年以前,明清德州虽曾十四次修志,但德县只有民国《德县志》十六卷,李树德修,董瑶琳纂,刊印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卷一包括总目、序、凡例、目录、修志姓名、旧志序跋、图绘等,具体分为舆图志、政治志、学校志、宦绩志、人物志、闺范志、风土志、艺文志等八门。
陵县在1935年铅印出版了《(民国)陵县续志》由苗恩波修,刘荫岐纂,因是“续志”只收旧志未载内容,仅有四卷,卷下分编,仅亦职官表、选举表、疆域表、赋税志、财政志、建设志、教育志、兵防志、司法志等29编[1]24-29。此外在第二年还铅印出版了由沈淮等修纂的《(民国)陵县志》,与《陵县续志》合刻出版。
恩县(明洪武二年降为县,即恩县名之始,属东昌府高唐州,清因之。1956年彻销此县)于1937年由张遵孟主修《恩县志》,不久抗战军兴,未曾刊行,抗战期间,日伪政权在此基础上重修了《(民国)重修恩县县志》十四卷首一卷,由王化三增补,于1942年铅印出版。
上述三县县志均修纂于五四运动以后,随着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广泛传播,在修志的内容、体例和技术上进步显著。内容上将天章、恩旨、五行等志删去,星野由分志降为目,增设新政志,将清末以来的本县的立法、司法、行政、教育、实业等诸方面的新的机关、团体、设施和活动等分别记述,纂修者注重采录民国时期政治、社会、经济事例,比之旧志有很大进步,体例也有创新,如配置地图、照片,新设政治、实业等卷目等。在技术上,逐步改为石印或铅印,面貌大为改观。总体而言这三县县志修纂水平较高,
夏津县在1934年以清乾隆志为范本重修县志,修志的编纂者对方学成所修乾隆朝《夏津县志》十分推崇,称赞“(该志)为前令方君松台(即方学成)所手订,……以渊博之学问,为一邑之典章,洵为后人所宜法守矣。”[2]1所以在刊民国志时,重刊乾隆志,而将其称为《夏津县志前编》,民国志又称《夏津县志续编》(十卷,首一卷,谢锡文修,许宗海纂)。同年铅印出版。
齐河县在民国六年由劝学所刊印过一册《齐河县乡土志教本》一卷,由孙同文编,相当于县志中的“乡土志”,到1933年济南中西美术印刷社铅印出版了《(民国)齐河县志》。杨豫修修,阎廷献等纂,全志三十四卷,首一卷,卷首包括二序,目录、凡例、题名、境图(新旧、城图、河图、学区图)、大事记。杨豫修是当时的县长,参与修纂的阎廷献、赵文豪、迟春京是前任县长。参加修志者达48人。
临邑县在1936年铅印出版了《(民国)续修临邑县志》。此志是由县长崔公甫修,王孟戌纂。崔公甫于志里写道“临邑之有志,始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知县刘承忠所纂修,而属邑绅邢太仆董其事。明崇祯年间和清顺治年间,知县吴心、陈起风先后重刊,康熙五十二年(1713)知县唐开陶继修,六十二年(1723)知县巨鹿魏壮补修,道光十七年(1837)知县桐乡沈维四修,同治十三年(1874)知县河内赵敏功,梁城陈鸣?五修,今所存惟四修,五修合志,余皆亡夫,不可得见矣!”[3]1这里把本县的修志历史介绍得很清楚了。
庆云县在辛亥革命后曾修志两次,于1914年庆云藏拙堂马氏石印本的《(民国)庆云县志》四卷,由州判秦夏声修并序,刘鸿逵纂,陆军中将马龙谭题词并书序,知县孟繁荫序,参修阵容颇大,有116人参加。1931年石印本,有郑希侨修,县长刘鸿逵纂的四卷本问世。志前有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