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瑞士如何让水质更美好.doc
瑞士如何让水质更美好
治理水污染,在瑞士苏黎世是有传统的——1860年,苏黎世人就从巴黎取经,建成了第一个污水处理厂。
在上海世博会上,瑞士的苏黎世、日内瓦和巴塞尔三城将联合展示他们在水处理和污染治理方面的经验,诠释“改善水质,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参观者可以看到,先进的污水处理系统是如何净化城市里的每一滴水的。他们希望,能够与长江沿岸的上百个城市达成政府间的合作关系,以自己的经验帮助中国的城市进行水净化。
“我们的展馆主要是由两个圆柱形展区组成,”瑞士驻上海副总领事及文化主任托马斯·施奈德先生告诉《世界博览》记者,“第一个圆柱形展区将着力表现城市元素;第二个展区内的参观者可以乘坐缆车体验绿色的田园风光,时长约4分钟。城市和自然之间的互动,就是我们要传达的主题。”为什么选择这个角度来诠释瑞士?施奈德解释道:“在瑞士,很多人在城市工作,却生活在乡村里,所以把这两者同时搬进展馆,是再合适不过了。”
整座联合城市馆矗立在水池之上,参观者不仅能够触发水中的喷泉,还能直接从泉眼中饮用纯净水,充分体现了“美好水生活”这一主题。同时,三座城市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经验与使用的技术,将通过水池边的互动电子杂志进行展示。
城市让水质更美好
巴塞尔、日内瓦、苏黎世是瑞士三个重要的城市,每个城市都有河流流经或有湖泊分布。三城市做联合展馆的目的,是想让参观者了解到改善水质、长期投资、供水处理和城市间及跨国合作等水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公民和政府只要通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更好的水质、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
巴塞尔位于大名鼎鼎的莱茵河上游,是重要的医药化工城市。莱茵河与流经苏黎世的利马特河有过相同的命运,并发生过严重污染事件 。
1986年11月1日,山德士化工厂发生火灾,致使近20吨杀虫剂、灭菌剂和除草剂流入河水,造成河中的大量生物被毒死,影响远达荷兰。
在过去10多年中,巴塞尔市政府为水质与河流的保护投入了相当大的资金、人力和技术。巴塞尔市中心有大片宝贵的森林。处理系统把莱茵河水抽出来经过简单的物理处理、沉淀、过滤,再引入森林,利用森林下面几十米左右的土壤,以自然生态层层净化河水。大约10天后把水抽起来,再经过过滤和杀菌后,就可直接饮用。
除了技术手段和资金投入,瑞士严格的环保立法和普遍的公民意识也在维护城市环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瑞士的《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大江大河源头沿途的企业和居民,严禁将有可能导致水体污染的任何物质排放或渗入水体,如含有害添加剂的洗衣粉。当然,水质净化不是短期行为,瑞士自20世纪中期就致力于改善水质,建造了大量污水处理设备和排流设备,这种传统保证了各个城市的“宜居”。
2010年4月23日,日内瓦市市长托内尔在本国召开了世博会瑞士城市馆的媒体推介会。托内尔表示:“瑞士展示上述三座城市的例子,并不是要给其他国家‘上课’,而是希望与其他城市分享自身的经验,希望世界各国能够从中有所借鉴,并共同应对城市环境等问题。”他讲话内容的主要思想是“保护环境、改善城市生活质量,刻不容缓”,这也是我国一位政协代表曾经的提案题目。这些话语从对城市环境保护最有心得和发言权的瑞士人口中说出来,颇值得玩味。
宜居之城的惨痛史
在大城市里居住的人们,如今已不再仅仅满足于繁华或高级物质享受,“宜居”一词既是现代城市人追求的梦想,也是许多城市标榜的发展目标。它在字面上很好理解,但在现实中很难达成。每年,“全球宜居城市”的榜单都会为向往宜居生活的人们提供一个城市建设图景的范本,有关宜居城市的信息其实是有些混乱的。
2008年,丹麦的哥本哈根挤掉瑞士的苏黎世,夺取“全球最宜居城市”的桂冠,哥本哈根人高兴了好一阵子,丹麦人奈杰尔·曼德还为此在丹麦的外交官网上撰文《这是官方消息!哥本哈根是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到了2009年6月,苏黎世又把丹麦首都拉下“宝座”,重拔头筹。
这两年间激烈争夺的“官方裁判”是英国著名杂志《单镜片》(Monocle)。主编泰勒·布鲁勒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说:“竞争难分伯仲。我认为人们应当记住,这是一次关于生活质量的调查,而非最幸福城市或者最佳商业中心、文化中心的排位。这是讲的是真正的适宜居住性。”他表示,评选标准有许多项目,例如公共交通的投入、公共安全、健康、教育程度,甚至一座城市中摄像头的数量。“我们同样会非常关注一座城市与其中的中小企业的关系,而苏黎世显然在所有评选城市中得分最高。”
《单镜片》杂志的榜单能够引发两个城市的你争我夺,证明了“宜居城市”的荣誉对于一座城市的重要性。《单镜片》并不是宜居城市排行榜的唯一权威发布者,另一份由美世咨询公司(Mercer consulting firm)评比的结果中,苏黎世位列第二,排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