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埔军校的宣传文化.doc
黄埔军校的宣传文化
【内容摘要】黄埔军校造就了群星闪耀的一代将官,为中华民族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巩固广州革命根据地和北伐中,黄埔军校的“战地宣传队”为革命军的胜利做出过重要贡献。本文从宣传文化的视角,探究黄埔军校所形成的宣传文化。
【关 键 词】黄埔军校 宣传 文化
“革命军队与别的军队的最大不同点,就是他军队内面的政治宣传,这是革命军打胜仗的根本原因。”宣传对内能够教育士兵,如“不要钱,不要命,爱国家,爱百姓”,再如红军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对外宣传黄埔军校政策主张,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同情,从而进一步推动学校的发展壮大。
黄埔军校系统化得宣传工作是从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后开始形成的。周恩来从三个方面着手,对黄埔军校的宣传工作起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成立社团
1.火星社。由一部分共产党同学和一些同情党的同学效法列宁在1900年创办《火星报》的意义,组织火星社作为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来推行党的政策,扩大党的影响,并作为团结革命军人的纽带。在李劳工、周逸群、谢宣渠等的努力组织下,1924年12月成立了火星社。入社的第二期学生60多人,第三期30人左右,这些其中包括共产党员学生和接受共产党影响的左派学生。
1925年初,“国民党黄埔军官学校特别党部进行改选(国民党在各军校皆设有特别党部)。火星社运用自己的组织力量展开了竞选运动,结果按照自己的预定计划获得完全胜利。当选为特别党部第二届执行委员会委员的有周逸群、王伯苍、吴明、陈作为、罗振声(不久脱党)、黄锦辉(候补执行委员,旋即加入共产党)等人,可以说全部为共产党员。蒋介石仅得六十票,没有当选,后来由党代表廖仲恺推荐,才得当了一名监察委员。火星社在这次选举中的胜利,为全校民主创了一个先例,同时也震惊了蒋介石及校内反动派。”(据黄雍《黄埔学生的政治组织和演变》)
火星社虽然存在的时间不长,但是在同分裂国共合作分子的斗争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宣传了共产党的民主主张,教育了校内外同学要注意区分国民党左右派。
2.中国军人联合会。在广州“商团”叛乱期间,黄埔军校学生蒋先云等一些政治上活跃的共产党人和国民党人,串联粤军等其他军校和海军的部分积极分子,组成“中国青年军人代表会”,以求团结各校军人。“扣案发生后,各军事学校以及海军,感觉军人有团结以挽救时局之必要,因此有中国青年军人代表会的组织。”[1]周恩来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后,认为应当促使“中国青年军人代表会”这个群众组织正式化、合法化,以便更广泛地团结各学校、部队的进步军人乃至一些大学的进步分子,努力为国民革命奋斗,并且也借此促进黄埔军校成为凝聚各方、各界革命青年的中坚力量。于是,他指示蒋先云等人与各方协商,推举代表,召开会议,正式成立“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同时,周恩来还积极活动,争取国民党中央、政府乃至社会各界的支持。
1925年2月5日,“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正式成立,轰动全广州,黄埔军校师生、铁甲车队、粤军讲武学校、桂军军官学校、滇军干部学校、军用飞机学校的许多师生,海军若干军舰的官兵,广州大学等地方学校的一些师生纷纷加入。该组织把传播革命思想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他们采用各种形式和办法,揭露军阀帝国主义的恶罪,以激发士兵的觉悟,对于宣传革命精神,砥砺革命意志,团结青年军人,形成打到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的共识起到了重要作用。正如王逸常所说,“青年军人联合会是学校连接青年军人的桥梁,是对青年军人进行革命思想宣传教育的组织形式”。
3.血花剧社。“革命之血,主义之花”是廖仲恺为血花剧社题的字,也是对剧社的最好阐述。血花剧社是政治部在1925年1月组织学生成立的。由李之龙联络蒋先云、廖斌、陈赓、胡宗南等提出,获得周恩来支持和廖仲恺同意,在军校政治部领导下组建起来的。剧社骨干们利用点滴的课余时间,蒋先云的笔,李之龙等的表演艺术才华都充分发挥,自己动手编写剧本,制作和准备道具,进行排练,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编排了如歌颂黄花岗革命精神的独幕剧《黄花岗》,反映封建地主欺压贫苦农民、阻碍婚姻自由的哑剧《还我自由》,揭露军阀惧怕革命、破坏革命真实嘴脸的独幕剧《革命来了》等。“将许多深刻的革命道理以生动鲜明的形象搬上舞台,对革命先烈的追怀赞颂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对丑恶的反动势力则冷嘲热讽,嬉笑怒骂,深受军校师生们的欢迎”。[2]
4.周恩来很重视对剧社的组织领导和演出内容的选择,亲自审阅剧本,亲临排练场指导,每逢革命纪念日或学校举行大规模文娱晚会,都由血花剧社组织会演。后来影响越来越大,被邀请到广州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礼堂和广东大学、广州省立女子师范学院等处公演,成为黄埔军校对外革命主义宣传的重要形式。
不仅如此,对黄埔军校的校园文化也有一定的影响,如革命精神饱满高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