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第40讲梭伦改革与欧洲宗教改革.ppt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第40讲梭伦改革与欧洲宗教改革.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第40讲梭伦改革与欧洲宗教改革

材料二 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即使是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梭伦 阅读材料,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梭伦是怎样“解救贫困者”,又是怎样使“富人成了统治阶层的主角”的。 (2)你是如何看待梭伦的“智慧和公正”的? (3)材料二反映了梭伦改革的什么特点?举例说明该特点。分析该特点导致了什么结果? [答案](1)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实行财产等级制度,公民按财产的多寡分享政治权利。 (2)梭伦的改革措施体现出了他的高超的政治智慧。他取消贵族的许多特权,但仍让他们享有较多权利,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照顾平民大众的利益,但又不给予他们过多的权利。推行财产等级制度,使工商业奴隶主参与政权。其改革既能消除贵族专权的危害,大力发展工商业,还为日后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梭伦的改革具有历史局限性,并非完全是公正的。由于实行财产等级制度,下层公民不能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改革以后,贵族仍然比平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3)①改革带有“中庸”色彩。②举例:A.允许贵族保留祖传遗产,使贵族得以保持优越的经济地位; B.财产等级制度为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C.《解负令》废除了债务奴隶制。③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再次激化,梭伦被迫出走。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简要指出梭伦改革的相关措施即可,如颁布了解负令,废除债务奴役制等。(2)要从两个角度来回答,一方面谈出对梭伦“智慧”的看法,另一方面说明其智慧指导下的做法是否公正。(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梭伦改革力求公正,不偏不倚,体现了中庸的特点,举例可以从梭伦改革的相关内容进行列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为什么能取得最高统治者支持? (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性质分别是什么? [答案](1)出发点: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维护奴隶制统治;振兴雅典城邦。 (2)商鞅:阐述法家理论;列举历朝兴亡史实。 (3)性质:梭伦改革是奴隶主阶级的改革运动;商鞅变法是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 [解析](1)问应在分析材料信息的基础上归纳出发点:调节“两个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平民)之间的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2)要求考生多角度思考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加以总结。材料二商鞅指出“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列举历代变法而王、守旧则亡的史实;“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阐述法家的变法理论。(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性质即变法体现的阶级属性。 材料二 明治初年的“神佛分离”和“废释毁佛”是日本成为世界强国的门槛和基础。当时举国疯狂砸毁佛像,勒令大批和尚还俗,强制幸存的和尚蓄发、娶妻、吃肉喝酒,禁止取法名等等。同时解放神道教,禁止佛教用神道教神做护法神,以神道教为国教,强制佛教寺院必须悬挂天照大神的神符。 ——引自伊文成、马家骏主编《明治维新史》 材料三 中国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都避免触动宗教,希望能在不进行宗教改革的情形下富国强兵,结果这些变法都夭折了。 ——引自《闲话宗教与改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加尔文为什么被称为“新教的教皇”?加尔文为什么要迫害塞尔维特?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中日两国改革对宗教的态度。指出形成两国对宗教迥然不同态度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改革宗教政策的影响。 [答案](1)“新教的教皇”:加尔文创立了加尔文教,成为政教合一政权的最高领袖。“迫害的原因”:塞尔维特是人文主义科学家,反对加尔文教观点;加尔文教推行镇压宗教异端的政策。 (2)态度:日本推行“神佛分离”、“废释毁佛”,以神道教为国教。中国改革中避免触动宗教。原因:佛教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强大精神武器,影响日本改革的进行。中国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均要求维护清朝统治,佛教对统治有利。 (3)日本废释毁佛,解放了思想,但造成佛教文化严重破坏;中国不触动宗教,导致改革失败。 [解析](1)第一小问是外延式问题,要联系加尔文宗教改革的结果来回答;第二小问,要联系塞尔维特的主张回答。(2)第一小问是内涵式问题,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摘录下来回答;第二小问,要联系佛教在中日两国的不同状况回答。(3)是内涵式问题,评价要一分为二。 要在每个国家内从各个方面成功地进攻世俗的封建制度,就必须先摧毁它的这个神圣的中心组织。 ——恩格斯《社会主义 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材料二 路德宗教改革学说的理论基础是“因信称义”说,这一观点的核心是信仰获救。……人只有依靠内心的虔诚信仰,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与交往,才能去恶向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