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娃娃鱼疾病防治实用新技术
金立成 吴刚 邓学基
一.寄生虫类疾病
寄生虫性疾病是由动物性病原体引起的鱼类各种疾病。它主要包括原生动物、蠕虫、甲壳动物三类寄生虫。
1.球虫病(艾美虫病)
[病原] 病原体隶属球虫目(Coccidia),艾美虫亚目(Eimeridea),艾美虫科(Eimeridae),艾美虫属(Eimeria)。
艾美虫的主要特征是发育过程中,产生球形或近球形的卵囊(oocyT)。成熟的卵囊内有4个孢子,每个成熟的孢子有2个孢子体。在卵囊或孢子里面,因种的不同,有时还有孢子残余体或卵囊残余体。球虫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均在同一个寄主体内进行和完成。没有中间宿主。
[症状与诊断] 病鲵腹部膨大,食欲下降,行动迟缓。解剖肠道,可见肠壁形成灰白色的小结节。病灶周围的组织呈现溃烂,致使肠壁穿孔,肠道内有荧白色脓状液。
[诊断] 将病灶部位小结节取下,置于显微镜下检查,证实这些小结节是艾美虫的卵囊群集而成,可以确诊为此病。
[预防与治疗]
预防
每100公斤大鲵用有机碘2.8克,拌料投喂连续4天。
治疗
(1).碘:用量与用法同预防。
2.车轮虫病
病原:由车轮虫属(Trichodina)的车轮虫寄生而引起。虫体外形:侧面观象碟子或毡帽状,活的虫体,常用附着盘附着在大鲵蝌蚪的皮肤或鳃上,在蝌蚪体表或鳃上滑动,象车轮转动。生殖方式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无性繁殖是纵二分裂,有性繁殖是接合生殖。最适繁殖温度是20~28℃。
[症状与诊断] 车轮虫主要寄生在蝌蚪的皮肤和鳃上,以吸收蝌蚪皮肤和鳃的组织细胞为营养,损伤皮肤和鳃组织。鳃丝肿胀充血,粘液分泌过多,影响呼吸和生长。大量感染车轮虫的大鲵蝌蚪,身体消瘦,生长减慢,游动迟缓,摄饵不良,体表充血。重症造成死亡。
用显微镜检查病鲵蝌蚪皮肤和鳃,确认车轮虫及其数量则可作出诊断。
[流行与危害] 该病比较普遍,主要危害大鲵蝌蚪,病鲵蝌蚪周年可见,但以春季和初夏较多。
[预防与治序]
2.1.用30g/m3的福尔马林稀释后全池泼洒,药浴8小时,极为有效,但对水质影响较大,故8小时后要换水。
2.2.用30g/m3的冰醋酸全池泼洒。
3.复口吸虫病
本病又称“白内障”、“瞎眼病”。
[病原] 病原体为复口吸虫的尾蚴和囊蚴。我国常见的复口吸虫囊蚴有湖北复口吸虫(DipLosTomuLum hupehensis)和倪氏复口吸虫(D.neidashui)。
复口吸虫尾蚴的虫体分体部和尾部。体部前端为头部,其后为咽和两肠管,体中部有腹吸盘,其后有2对粘腺细胞;尾部分尾干和尾叉。在水中静止时,尾干弯曲。
复口吸虫囊蚴呈瓜子形,大小约为0.4~0.5毫米,分前体和后体两部分。前体部除有口吸盘、腹吸盘、咽、肠管和粘附器外,在口吸盘两侧还有1对侧器管,活体还可看全身布满发亮的颗粒状石灰质体;质体很短,内有1个排泄囊。
复口吸虫的成虫寄生在鸥鸟的肠道中,随粪便排出的卵落入水中后,孵化出毛蚴。毛蚴遇到第一中间宿主--椎实螺,在螺体内发育成胞蚴,胞蚴通过无性繁殖又产生无数的尾蚴。尾蚴离螺体后进入第二中间宿主--大鲵,它从皮肤侵入,通过血液循环到大鲵眼水晶体。
[症状与诊断] 当大鲵感染时,失去平衡能力,卧于水面或头部向上,尾部朝上,鱼体颤动,并逐渐弯曲,严重时造成大量死亡。
尾蚴到达水晶体后,继续发育成后囊蚴。数量多可使水晶体混浊变白,呈现白内障和瞎眼的症状。
诊断时可将病鲵水晶体上剩下的胶质放在盛清水的培养皿中,稍加摇动,凭肉眼可以观察到游离在生理盐水中蠕动着的白色鳔状虫体。
[流行与危害]
复口吸虫病流行广泛,主要流行季节在春夏两季。主要危害大鲵幼鲵和成体。大量寄生可造成急性死亡。对幼鲵和成体主要引起白内障、瞎眼。
[预防和治疗]
3. 1.杀灭椎实螺。椎实螺是复口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放养大鲵前,用茶饼消毒,杀死椎实螺。
3.2.发病鲵池,可用0.7g/m3的硫酸铜全池泼酒。
3.3.枪击鸥鸟,驱逐在鲵池上盘旋的鸥鸟,可减少此病发生机会。
3.4.每公斤体重大鲵用二丁基氧化锡0.25克拌料投喂,连用7天。
3.5.用麝香花露水3g/m3可治愈。
二.细菌性疾病
1.疖疮病
[病原] 疖疮型点状产气单胞杆菌(Aeromonas puncTaTa f. furuncuLus)。菌体短杆状、两端圆形、大小为0.8~2.1×0.35~1微米,单个或二个相连,有运动力,极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