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位化学研究及应用.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配位化学研究及应用

中药配位化学研究及应用 陈林* 摘要: 从中药配位化学的提出和配位化学在中药复方研究、中药新药开发及中药成分分析中的应用,论述了配位化学在中药研究中的特殊作用。从而提出现代中药研究必须打破传统的中药研究模式,树立整体观思想,从配位化学的视角来研究中药配合物的形成机制、稳定性、药动学过程等,进一步完善中医药理论。 关键词: 配位化学;中药;金属配合物 配位化合物是指由可给出孤对电子或多个不定域电子的一定数目的离子或分子(统称配位体)和具有接受孤对电子或多个不定域电子空位的原子或离子(统称中心原子)按一定组成和空间构型所形成的化合物。配位化合物以其众多的价键和空间结构促进了基础化学的发展,又以其特殊的性质在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取得了重大的应用。顺铂成功应用于f临床,开启了无机金属配合物进入抗癌药物行列之先河,为生物无机化学奠定了基础,掀起了人们对配位化学研究的热潮。 随着生物无机化学的发展和分析手段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配位化合物在生命体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植物中的叶绿素和哺乳动物体内的血红素分别是动植物体内的有机分子与金属元素镁、铁形成的配合物,含铜的天然有机分子蛋白质的配合物在无脊椎动物的血液中执行着输氧的功能;如生物体内与呼吸作用密切相关的血红素是铁的卟啉类配合物;在一些低级动物(如蟹、蜗牛)体内,执行运输氧功能的是含铜的蛋白质配合物:对恶性贫血有防治作用的维生素B12是钻的卟啉类配合物;对调节物质代谢(尤其是糖代谢)有重要作用的胰岛素是含锌的配合物。生物体内的生物催化剂.酶,许多都是复杂的金属配合物,如锌酶、铜酶、固氮酶等。当其中的金属离子被其它金属取代时,酶就失去生理洁性,人体的生化活动就会停止[1]。 1中药配位化学的提出 长期以来,对中药的研究,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偏重于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如生物碱、苷类、皂类、酮类等,而将糖类、氨基酸及无机成分作为杂质或认为难以提取被处理。这就造成了影响疗效的几种因素发生,一是分离纯化中消除了无机成分,二是在此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有机溶媒、不同的pH值等,导致有效成分的降低和微量元素的歧解,或络合成别的物质,和已形成的配位化合物的解离。从而影响疗效和产生副作用,由此出现越纯化疗效越差的现象,这是中药有效成分研究的困境。 随着对中药有机活性成分和无机成分的深入研究,受配位化学中络合物形成机制的启示,人们开始注意到中药中活性成分可能是有机成分与无机成分的协同作用。依据中药中的多数有机人分子化合物含有羟基、羰基、羧基、氨基、巯基、杂环氮等配位基团可以作为配体,而无机金属离子大多可作为中心离子与有机分子形成配合物,有机成分、金属离子及 其形成的配合物之间的配位平衡可以使它们之间产生相互的协同、拮抗或产生新的生物学活性的特性,有学者将配位化学与中药研究有机结合在一起,提出了中药有效成分的配位学说。该学说认为:中药有效成分可以是其中的某种或某几种有机成分,也可以是其中的微量元素,但更多可能是有机成分与微量元素组成的配位化合物,配位化合物才是真正整体意义上的中药有效成分,较纯有机成分和纯微晕元素更能全面地反映中药的物质基础,代表中药的活性作用核心。许多学者在中药或天然药物有效成分寻找的过程中发现多数中药或者天然药物存在着越提纯疗效越差或者出现毒副作用等问题,而某些剧毒药物在和其他药物配伍后出现降低毒性或者转化为某种疗效等现象。在解释这些问题时,“唯有机成分有效论”和“微量元素对号入座论”慢慢表现出局限性。中药配位化学学说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解释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体内的作用机制、中药作用的双向性和综合性,对研究中药复方、中药理论、开发中药新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许多学者在中药或天然药物有效成分寻找的过程中发现多数中药或者天然药物存在着越提纯疗效越差或者出现毒副作用等问题,而某些剧毒药物在和其他药物配伍后出现降低毒性或者转化为某种疗效等现象。在解释这些问题时,“唯有机成分有效论”和“微量元素对号入座论”慢慢表现出局限性[2]。 2中药配位学说中的实验研究方法学 中药配位学说的发展离不开分离、分析及结构表征技术,分离分析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促进了中药配位化学领域的研究。目前应用于从复杂的中药体系中分离出中药配位化合物的现代分离技术有:膜分离法、色谱法和电泳技术等,色谱法又分为高效液相色谱法、柱色谱法、薄层色谱、纸色谱和凝胶色谱等。光谱技术是用来分析表征配合物的主要方法,用来研究天然药物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包括紫外,红外,荧光,核磁共振,质谱,拉曼光谱,x衍射等[3]。 张斌[4]等引3(1998)合成了三(3一羟基黄酮)合A13+配合物并制得其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其结构属于三方晶系,分子中每个3一羟基黄酮以其独特的酮基和羟基同时与Al3+配位,3个配体中的6个配位氧原子形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