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物体型变小
生物体型变小
据国外媒体报道,地球生命演化至今出现了数次全球生物大灭绝事件,一些来自地球本身或者地外不可抗拒的因素导致大量生物出现灭绝,比如6500万年前恐龙在地外天体撞击中灭绝,而地球本身因素造成的生物灭绝事件更加引起科学家的关注,因为这有助于我们推测地球未来的演化趋势。科学家通过对1.83亿年前的蚌化石研究发现,当时海洋中出现了神秘的“死亡地带”,海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大幅度降低,全球有超过7%的海域变成低氧区,影响着海洋生物链,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使得一些海洋生物个体变得十分“迷你”。
来自英国开放大学的Angela Coe 博士等研究人员对英格兰北部超过3.6万个蚌壳进行调查,其中的一些的蚌壳化石的年代可追溯到1.83亿年前,这些生物记录了当时地球气候环境的特点,以及海洋中极低的溶解氧含量。科学家认为这些海洋生物在1.83亿年前所面对的环境问题与我们现在海洋污染类似,日益严重的海洋污染和气候变化使得海洋生物不得不面对日益严峻的生存环境,根据最新公布的研究显示,溶解氧的降低使得海洋生物变得更小,如果按现在的水平继续延续下去,到2050年的时候大约有25%的海洋生物体型会变小。
深层海洋化学的变化使得海洋食物链也受牵连,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尤其是人类目前所需的动物蛋白质中大约有14%来自海洋生物,诸如贝类这样的生物体型缩小的情况继续发展,那么也会影响传统的食物来源。研究人员也发现侏罗纪早期虽然有些海洋生物出现了灭绝,但是也有一些贝壳类的生物在体型缩小后却急剧生长,发育速度上变得更快,繁殖量也大幅度增加,我们现在也可以在一些低氧海域内发现类似的现象。
研究人员发现当今海洋污染导致的后果在远古海洋中就已经出现,溶解氧含量下降会使得大部分底栖生物或者软体动物体型变小,品种减少,生物多样性的降低威胁着未来人类的生存环境。
人造肉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字号
评论 邮件 纠错
2013年08月16日16:02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马克·波斯特教授和他研制的人造肉。法新社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谢来 发自北京
你会吃实验器皿里“生长”的肉吗?2003年,当科学家首次提出大量生产人造肉以供人类食用时,似乎还是科幻故事。仅仅10年后,第一块人造肉正式出炉。7月29日的英国伦敦,在媒体见证下,首块人造肉制成的汉堡被端上了餐桌。
这块还处于概念阶段的人造肉制作成本达33万美元,但它的诞生不仅意味着给“无肉不欢”的人们一种新的美食选择,更有可能带动全球食品产业的革命,改变未来世界各地人们的餐桌。
“有肉的样子和味道”
首块人造牛肉饼的研制者是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马克·波斯特教授。他领导的实验小组前后投入5年时间,从牛的肌肉组织中分离出干细胞,放入营养液中,促进细胞生长和繁殖。这些干细胞3周后数目超过100万个,研究人员把它们放入数个小型容器中,细胞合成大约1厘米长、几毫米厚的“肉丝”。细小的“肉丝”被收集起来后,做成小“肉丸”冷冻起来,以便凑够一块“肉饼”的量。大概需要3000条薄薄的肌肉丝才能组成一小团肉饼。
这时的肉饼与真正的牛肉相比颜色略浅,为此研究人员尝试添加天然复合肌红蛋白,还加入了一些红色甜菜汁和藏红花粉使其颜色更鲜艳。剩下的过程就与制作一般汉堡无异,用盐、面包屑和鸡蛋粉烹饪,人造汉堡就出炉了。
为了正式宣告人造肉向美食界进军,波斯特教授在伦敦举行了一场“试吃会”。由于耗资33万美元的肉饼实在金贵,到场的媒体只有旁观的份儿,有幸能“尝鲜”的是两位嘉宾,奥地利美食家汉妮·鲁兹尔和美食专栏作家乔希·申瓦尔德。
“没想到居然很香脆,一口咬下去,的确类似肉的口感。内部很多汁,我觉得它有真肉的样子和味道,但是没有真肉那么有嚼劲。”鲁兹尔用叉子将一小块肉送入口中,仔细咀嚼后表示。
当媒体要求美食家们多谈谈味道时,舍恩瓦尔德委婉地形容说,人造牛肉的味道实际上和“动物蛋白蛋糕”差不多,他还希望能多配上一些盐、辣椒、番茄酱和墨西哥胡椒等传统汉堡的特有佐料来吃。
就连人造牛肉的制造者,波斯特教授也对牛肉的味道不是很有信心,他说,最初的试验品显示,这个汉堡不会“非常美味”,但希望它味道“还好”。
事实上,此次“试吃会”的目的本就是证明人造牛肉完全可行,至于味道不是重点。
人造牛肉和真实牛肉在味道上的差别主要在于前者完全由肌肉细胞组成,后者是由肌肉、脂肪和结缔组织构成的,其复杂的结构很难在一个培养皿里被完全复制。此外,肉类的独特质地是通过动物运动时肌肉组织的拉伸来形成的。为此研究人员正试图设计一种帮助细胞运动的生物反应器。
不过这都是可攻克的技术细节,人造牛肉的味道接近真实牛肉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旨在解决人类的重大挑战
科学家对未来的设想是:在新型肉类制造厂里,肌肉组织被培养在一种名为“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