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整理中药概论清热药大仁科技大学药学系黄介宏讲授.ppt

2017整理中药概论清热药大仁科技大学药学系黄介宏讲授.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整理中药概论清热药大仁科技大学药学系黄介宏讲授

中 藥 概 論 清 熱 藥 大 仁 科 技 大 學 藥 學 系 黃 介 宏 講 授 .tw/~horng/ph98u/ 清熱藥 定義:清解裡熱證為主的藥物。 藥性:多屬寒涼性藥物, 作用:清熱泄火,涼血解毒及清虛熱等不同作用。 適用證狀:一般用於治療溫熱病 註解:為傳統中醫學『八法』中之『清法』藥物。 傳統中醫學所言『熱』證是包括有體溫上升異常之發熱及具有熱象之體溫並無升高之發熱,依診斷辨證判定凡有『口乾咽舌燥、面紅眼赤、大便乾結、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脈數、五心煩躁』等都算熱證。 分類:熱證應分為表證與裏證,表熱證歸於辛涼解表藥中,故本章主要討論的是裏熱證之清熱藥。 治療原則:『治熱以寒,溫者清之』 如熱在氣分、營分、血分,以及虛熱與實熱等證不同,因此,在應用清熱藥也要根據病因和病情之需要給予區分。 裏熱證診斷辨證:發熱、口乾渴、煩燥、小便黃短、苔黃、大便乾結或兼有便祕、腹脹、脈沉數。 『五心』指所謂五心指兩手心、兩足心與心前區,稱之。 氣分證指溫熱病的化熱階段,以發熱不惡寒,舌苔轉黃為特徵,多為衛分證轉來或由伏熱內發。氣分以中焦陽明為主,也包括肺、胃、脾、膽、大腸等臟腑。熱鬱於肺,鼻煽氣促、咳嗽痰黃;熱結胃腸,口渴飲引、大便祕結或下痢;溼熱交困中焦,胸悶腹滿,舌苔膩滯;或熱毒壅盛,或邪傳少陽等。 分類: 清熱瀉火藥-主治氣分實熱證,具有消炎、解熱、抗菌、鎮靜等作用,一般用於治療溫熱病引起的高熱、煩渴、汗多、舌紅苔黃燥、脈宏大或滑數、神昏譫語等,或由肝熱、肺熱、胃熱引起之各種熱證或由風熱、風火引起的眼病。 清熱燥濕藥-清熱燥濕,以苦燥清泄,寒解熱,多屬苦寒性藥物,主治溼熱證(下痢泄瀉、尿澀尿痛、黃疸、瘡癤癰腫等症狀),具有抗菌、解熱、消炎作用。 清熱涼血藥-清血分熱,主治血分實熱證清血分實熱,適用於營分與血分實熱證,亦可與養陰藥配合,治療陰虛發熱。 清熱解毒藥-清熱解毒,主治熱毒熾盛之壅腫創瘍等證,適用於熱毒入氣分或血分證。清熱解毒藥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消炎、利尿、抗菌作用。在氣分而火熱熾盛者,應配伍清熱瀉火藥同用;在血分者,宜配伍清熱涼血藥合用。 註解:『熱毒』:指感染性疾病所致之發熱和伴隨的病理症狀,如各種化膿性感染(瘡瘍、癰癤、肺癰、腸癰等)、痢疾、病毒性傳染病(流行性腮腺炎、B型腦炎)等均屬熱毒疇。 清虛熱藥-清虛熱退骨蒸,主治熱毒傷陰,陰虛發熱。 清熱解暑藥-治療暑熱、暑溼症,暑熱常見於夏季,表現為發熱、出汗、煩渴等症狀。本類藥物具有利尿散熱,止渴生津等作用。 注意:本品多寒涼,易傷脾胃,故脾胃氣虛,食少便溏者慎用;苦寒藥物易化燥傷陰,熱證傷陰或陰虛患者慎用。 清熱瀉火藥 藥性:苦寒或甘寒,清熱力較強。 適用證狀:主治氣分實熱證;以清泄氣分邪熱為主,適用於熱病邪入氣分而見高熱、口渴、汗出、煩燥,甚至神昏譫語,舌紅胎黃,脈洪數實證。另者依臟腑部位可分為肺熱、胃熱、心火、肝火等引起之臟腑火熱證。 石膏《本經》 Shigao 性味:甘辛大寒 歸經:肺.胃經 化學成分:CaSO4.2H2O(含量不得少於95%) 功效:生用清熱瀉火,除煩止咳;煅用斂瘡生肌,收濕止血 解析:寒性清熱瀉火,辛寒解肌透熱,甘寒清胃熱除煩渴=為清瀉肺胃經氣分實熱證之要藥;辛寒入肺經,善清肺熱實證;甘寒入胃經,善清瀉胃火;火煅外用具有斂瘡生肌、收濕、止血作用。 炮製:宜先煎、煅石膏適量外用,研末撒敷患處。 知母《本經》 Zhimu 性味:苦甘寒 歸經:肺.胃.腎經 功效:清熱瀉火,生津潤燥 解析:苦寒能清熱瀉火除煩,甘寒質潤能生津潤燥止渴=善治外感熱病,高熱煩渴患者;入肺經,苦寒瀉肺熱,甘寒質潤潤肺燥=長於治肺熱燥咳證;入腎經能滋腎陰、瀉腎火、退骨蒸=用以治陰虛火旺所致骨蒸潮熱、盜汗、心煩證;甘寒質潤,入肺胃腎經=故能瀉肺.胃.腎火滋肺.胃.腎陰,用以治陰虛內熱之消渴證。 蘆根《本經》 Lugen 性味:甘寒 歸經:肺.胃經 功效: 清熱瀉火,生津止渴,除煩止嘔,利尿。 解析:甘寒入肺胃經,能清透肺胃氣分實熱,又能生津止渴除煩=故用以治熱病傷津,煩熱口渴證;清胃熱止嘔逆;入肺經善清透肺熱;清熱利尿。 天花粉《本經》 Tianhuafen 性味:甘微苦微寒 歸經:肺.胃經 功效:清熱瀉火,生津止咳,消腫排膿 解析:甘寒入肺胃經,清肺胃實熱及生津止渴;清肺熱火又能生津潤肺燥,適用於燥熱傷肺之肺熱燥咳證;善清肺胃熱,生津止渴,主治積熱內蘊化燥傷津之消渴證;清熱瀉火解毒及消腫排膿。 淡竹葉 《本經》 Danzhuye 性味:甘淡寒 歸經:心.胃.小腸經 功效:清熱瀉火,除煩利尿 解析:甘寒入心經=清心火以

文档评论(0)

love1987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