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与会计体系创新..docVIP

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与会计体系创新..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与会计体系创新.

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与会计体系创新 会计职称考试 作为现代企业制度核心的公司治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司运作的效率;现代意义上的会计体系正是适应公司治理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二者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本文认为,处于转轨经济中的我国公司治理和会计体系需要创新。  转轨经济 公司治理 会计体系 创新   一、引言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自此,我国进入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轨经济时期,大量的文献研究证实,目前我国经济仍具有典型转轨经济特征,始于1992年的我国会计改革虽已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斐然成就,但毋庸讳言,要使我国的企业会计体系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尤其是直面经济全球化大潮所带来的冲击,仍长路漫漫。公司治理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司绩效,现代会计体系正是适应公司治理的需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面对日益全球化的国际形势以及加入WTO后的外部环境,处于转轨经济背景下的我国公司治理与会计体系惟有与时俱进,积极借鉴发达市场国家的先进经验,全面总结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来会计改革的经验教训,不断创新,才能使我国的公司治理与会计管理跻身国际先进行列,为资本市场乃至国民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公司治理通常涉及三方面内容:一是企业控制权的配置与分享安排;二是对董事会、经理人员和工人的监控及绩效评价;三是激励方案的设计与推行(钱颖一,1995)。由于企业是一组契约关系的联结,是一个法律虚构(legalfiction)(JensenandMeckling,1976)。契约具有不完备性,不可能在其中把参与者的所有权利和义务都规定下来而存在契约漏洞(default),于是就产生了剩余索取权(claimtoresidue)和控制权(con trolrights)的分享问题,公司治理正是在二者的分享安排中实现的。理想的公司治理为:股东是剩余索取者,拥有“每股一票”的投票权,通过投票选择董事会,再由董事会选聘经理;经理的收入一般由合同薪水加奖金、利润分成与股票期权组成,他们既是合同收入索取者又是剩余收益索取者,拥有对企业日常运行的决策权;债权人获取固定合同收入———利息,一般无投票权,只在企业处于破产状态时,才取得控制权;工人得到合同收入———工薪,不分享剩余控制权。因而,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享常态是股东与经营者共享;企业剩余控制权则是企业合约中未予明确的状态出现时的相机处理权(谢德仁,2001)。企业控制权的分享取决于企业的产权性质,从效率角度考虑,它应与剩余索取权相对应,其分割应与剩余索取权相吻合。一般地,它在股东与经营者间的分享程度取决于股权集中度,股权集中度越高,股东分享的控制权就越大。   二、我国公司治理的现状分析   由于各国社会经济制度、传统文化背景、市场环境不同,形成了不同价值取向的公司治理模式,通常按投资者行权方式的不同分为外部控制主导型、内部控制主导型和家族式等几种。就目前而言,尚难以判定我国公司治理模式的归属:我国公司多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股权相当集中,大股东是国家,法人、个人与外商持股比例不大;《公司法》所规范的治理结构与德、日的相近,如设立监事会及规定职工代表的地位等;存在类似于德、日治理结构中的银企关系,强调职工权益,如在所有者权益中设立公益金等;股市发育程度较低,交易规则、信息披露机制不太健全,市场作用有限。与发达市场国家相比,我国的公司治理尚存在以下不足:一是产权关系不清晰,带来的问题有:国家大股东长期缺位、股东大会形同虚设,导致内部人控制问题、经营者腐败现象严重,国家作为所有者的意志与利益被虚置、国有资产流失、权益受损;股权结构不合理,一股独大、社会公众流通股所占比例过小(约35%左右),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现象普遍,控股股东非法占用、侵吞公司资产、造假而不分股利等漠视中小股东权益的现象普遍,利用关联交易操纵会计行为时有发生。二是股东控制机制行政化,公司内部监控职能弱化。1999年深交所统计资料显示,有41%的上市公司董事长由总经理兼任,股东大会职能往往被少数大股东垄断,董事会缺乏独立性与监督机能、控制功能萎缩,对一些高管人员而言,董事会只不过是一枚橡皮图章,其控制权被操控。三是国有控股公司的经理人员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公司经营低效率。四是外部治理机制不健全,监督制衡机制虚化。经营者缺乏来自经理市场与资本市场的竞争,作为公司治理一项重要制度的独立审计,由于诸多原因使其“经济警察”的名实难符(陈汉文,1999),职能作用远未有效发挥。五是国有股尚不流通,股东对经营者不满时不能有效行使“用脚投票”的权利,股市应有的约束内部人行为的作用不能发挥等。   三、会计体系与公司治理:相关性分析   信息披露制度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对公司信

文档评论(0)

sa43sad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