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宋明理学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幻灯片.ppt

第3课 宋明理学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幻灯片.ppt

  1. 1、本文档共1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课 宋明理学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幻灯片

探究问题一: 1、二程理学的主要主张有哪些? 2、朱熹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程朱理学的影响有哪些? 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 1、二程理学(北宋) A、“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 理学的核心 C、“格物致知” B、“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2、朱熹学说 “存天理,灭人欲” 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 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 ——《陆九渊集》 陆九渊言论 1) 陆九渊主要思想主张 A、“心即理也”;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C、反省内心可得到天理。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苟此心之存,则此理自明。 2)王阳明言论 王阳明的“心学”主张 A、王阳明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B、“致良知”“知行合一” 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 清戴震:“酷吏以法杀人, 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 死于理,其谁怜之?” 残忍的童年 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鲁迅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理学大师张载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008.09.08 宋明理学可取之处: 宋明理学不可取之处 和谐意识、忧患意识 崇尚道德、强调力行 等级观念、重男轻女 因循守旧、重礼轻法 1.在“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书房内有一块匾额,匾额上有“正、清、和”三个大字,这三个字体现了老先生对传统文化的崇尚。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A.正、清、和分别是道、佛、儒的精神内涵 B.正、清、和分别是法、佛、道的精神内涵 C.正、清、和分别是儒、道、佛的精神内涵 D.正、清、和分别是法、道、儒的精神内涵 及时训练: 2.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有:①程颢 ②程颐 ③朱熹 ④王阳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内核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发明本心 4.儒家思想在与其他思想的不断碰撞中: A.不断修改自身的学说 B.保持传统思想不变 C.吸收其他思想补充发展自己 D.压制其他思想发展 5.关于理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宋代理学以北宋二程和南宋朱熹为代表,明代以王阳明为代表 B.宋明理学是一种唯心主义 C.宋明理学的提出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D.宋明理学否定了儒家传统的“仁”的思想 6.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的“天理”主要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论 7.宋代的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 A.佛教和道教思想 B.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 C.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 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 8.程朱理学的共同点是: 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 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 材料1: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 朱熹:“存天理,去人欲” 1、材料1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 “理”指儒家伦理道德;是对立关系。 材料2: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 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3: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 “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4: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5: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材料6: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材料2和材料3关于朱、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 程、朱主张“格物致知”,既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陆王主张“致良知”,即通

文档评论(0)

love87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