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玛共和国时代的文学.doc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魏玛共和国时代的文学

第二节 魏玛共和国时代的文学   概述① 参阅H ·A.格拉塞编: 《德国文学,一部社会史》第8 卷,第157 页。   1914年帝国主义列强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过四年的时间,在1918年9月以德国无条件投降而告终。这次战争导致这个存在了近半个世纪的德意志帝国的彻底崩溃。在这一年的11月,德皇威廉二世逃往荷兰。1919年1月,在德国文化名城魏玛举行了第一次国民议会,成立了以社会民主党为主体的联合政府,宣告了德意志共和国的成立,这就是史称为的魏玛共和国。   这个共和国从1919年成立到1933年希特勒攫取政权,共存在了十四个年头。在这个短暂的时期中,它从来就没有平静过,几乎没有一年没有危机,政治的、社会的或经济的,就是在它相对稳定的1924—1929年也不是一个安定的时代,然而这一时期包括文学在内的文化,却是一个繁荣时期,一种动摇中的繁荣。帝国的崩溃,共和国的建立,革命力量的发展,相对说来,有了更多的民主,更多的自由,各种社会矛盾的暴露和冲突,各种政治力量的较量,促进思想的活跃,这也为德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各种思潮相继兴起,各种流派竞相登台。每个时代都有它的特点,魏玛共和国时代的特点就在于,许多矛盾的力量并存和相互较量,无论是在政治上、社会生活还是在文化上都是如此。从文学上看,这是一个百花筒的时代。   魏玛共和国分为三个阶段,危机时期和从1924年至1929年的相对稳定时期,1929年秋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这个共和国随之也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急和政治危急之中,最终导致法西斯1933年攫取政权,魏玛共和国完结。文学的发展不可能与历史的发展完全同步。就魏玛共和国文学而言,大体上可以这样划分:在这个共和国初期,表现主义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随着稳定时期的到来,成为社会批判和人道主义文学艺术发展的时期,而 1930至1933年,在这个共和国最后几年的充满政治风暴的岁月,德国的无产阶级文学成了决定德国文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与印象主义、象征主义一样,也是发端于造型艺术(法国的塞尚、荷兰的梵高,在德国是集聚在“兰色骑士”和“桥”周围的艺术家),不久就被移植进文学领域。还在战前,一批年青人以反对派的姿态登上文坛,他们不像印象主义那样疏远现实,满足于美学上的愉悦,也不去追求象征主义的神秘,而是怀着一种“新的激情”,去呼唤“新人”和一种“狂热的生活”,呼唤行动和共感。他们瞩目现实,介入社会。动荡的社会使表现主义带有一种浓烈的政治色彩。那个时代的著名评论家赫·巴尔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从没有一个时代被这样的惊吓,被这样的死亡恐怖所震动。从没有一个世界如此坟墓般的寂静。人从没有变得这样渺小。他从没有这样的畏惧。和平从没有如此遥远,自由从没有如此的死亡。现在危急在呼喊:人在向自己的灵魂呼喊,整个时代成了唯一的呼救。艺术也在同声喊叫,直喊进阴沉①的黑暗,它在呼喊救命,它在朝灵魂呼喊。这就是表现主义。” 巴尔在这段话里阐释了表现主义和时代的关系。“表现主义主要是世界大战和革命高潮时期的文艺——启示录的幻景和兴奋的预言,噩梦和希望, ‘毁灭和胜利’的文艺”。②   表现主义要建立一种新的价值观,追求的是一种新的风格,是对理性主义的和实证科学以及自然科学决定论的一种反拨,是朝向精神艺术方向发展① 特引自马尔梯尼: 《德国文学史》,第538 页。② 《德国近代文学史》,苏联科学院编,第156 页,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决定性转折。因此,可以说它是一种精神的创作,而不是一种经历或情绪的创作,不言而喻,它既是印象主义的对立物,也是自然主义的对立物。   表现主义者多是一些幻想家,在这一点上他们与浪漫主义者一样,要用诗人的幻想去重新塑造世界,去对人进行更新。不同的是,他们不像浪漫主义者那样遁进中世纪,而是积极的入世的,要把自己的幻想变为现实去行动。这样介入政治介入社会,且多是表现为激进的,甚至怀有一种宗教狂热的。当然这仅是从表现主义的整体上而言,它也有拒绝革命,逃避现实,否定进步的另一翼。   这里顺便要介绍一下,随着表现主义的衰落而出现的另一种文学思潮: “新实际主义”。这种思潮不仅表现在文学艺术上,也表现在日常生活、兴趣爱好上。针对表现主义作家的混乱的感觉和狂热的精神,新实际主义主张摒弃多愁善感的务实精神,坚持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提倡在应用价值中去发现时代的美。当时的一位新实际主义的理论家肯特就写道:“事实粉碎了一种虚假的感情作品,它的作用比诗人的全部想像都更为直接更为惊人”。新实际主义的代表作家主要有埃凯斯特纳 (1899—1974),他的作品有诗歌和长篇小说《法比安》(1931)等,赫·克斯腾(1900—),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约瑟夫寻找自由》(1928),《一个放纵的人

文档评论(0)

yaobanw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